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芙蓉国评论 | 中国外贸“开门稳”擘画开放共赢新图景

作者:李李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4-16


2024年一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复杂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以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深层次变革,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逆势上扬的背后,是中国外贸的“结构密码”。在国际贸易需求整体收缩的形势下,中国外贸的逆势突破绝非偶然。细看数据,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8.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贡献率超过六成;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47.4%。这3个关键数据,勾勒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清晰轨迹:从“数量扩张”到“质量跃升”,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深刻转变。这种规模与质量的协同提升,既是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力回应,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市场力量的“乘数效应”。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跑赢整体外贸6.4个百分点,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显著成效。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通关便利化、减税降费、外贸信贷支持等政策红利的释放,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在浙江义乌,中小企业通过“市场采购”新业态实现小商品闯荡大市场;在广东东莞,专精特新企业凭借自主研发攻克“卡脖子”技术,拿下国际订单。这些微观主体的生动实践,汇聚成中国外贸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市场活力的增强更体现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15%,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货物增长7%,国际物流大动脉的持续畅通,彰显中国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的远见。而外贸“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突破千亿元大关,则印证了中国企业把握全球绿色转型机遇的战略眼光。

开放合作纵深推进,“一带一路”的双向赋能。当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6.4%,对中亚五国增长18.8%,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深耕的厚积薄发。中老铁路带动双边贸易增长32%,雅万高铁激活东南亚高铁经济圈,蒙内铁路重构东非物流版图,这些旗舰项目正在将基础设施“硬联通”转化为经贸合作“软实力”。这种开放不是单行道,而是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入深度实施期,中国与成员国间90%以上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原产地累积规则激发区域产业链重组活力,中国正以更高水平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面对某些西方国家“脱钩断链”的杂音,中国外贸用实绩作出有力回应:全球每出口5件商品就有1件来自中国,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这种稳定性源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的“超级市场”,既为全球商品提供广阔空间,也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战略纵深。一季度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消费品进口增长12.2%,正是中国开放市场、共享机遇的生动注脚。

一季度外贸“开门稳”,不仅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直观体现,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一步。这份一季度成绩单,既是对“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有力回击,更是对“开放带来进步”的最好诠释。面向未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必将继续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

(编辑:张倩佳 二审:张明 三审:刘红亮)


编辑: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