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湖南航空技师学院装配钳工赛场内,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赛项进入最后冲刺阶段。41岁的郴州技师学院教师黄志琨屏息凝神,手中的锉刀精准划过金属表面——这一刀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经过几个小时体力与脑力的鏖战,他的工装已被汗水浸透,但动作始终沉稳。
装配钳工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手法要求较高。参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给定的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通过手工加工,完成零件的制作及机械传动结构的装配、检测与调试。比赛开始前,命题组会对竞赛样题进行10%的修改,借此考察选手的加工工艺水平、计算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装配钳工赛项有三个模块,赛时长达8.5个小时,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更是对意志和体力的极限挑战,能上场一搏的都是平时练就的高手、实战一线的尖子。
这场全省最高规格的技能赛事中,黄志琨从14个市州的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装配钳工赛项金牌。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与金属、图纸为伴的坚守。
装配钳工比赛对精度与速度要求苛刻,动作慢了或者零件返工,就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郴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的实训室里,黄志琨的工作台旁边立着一个醒目的计时器,它帮助黄志琨将三个比赛模块的每一个步骤用时都精确到了秒。
3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中,黄志琨每天早上8点开始训练,除了吃饭,他整天泡在实训室,每天的训练时长超过了12个小时。“比赛时,三个模块分为两天进行,但在训练时,我每天要把三个模块全部过一遍。刚开始的时候不熟练,常常超时,哪怕练到晚上11点,我也要把整个比赛流程练完。”黄志琨说。
每天待在实训室面对设备,日复一日重复操作,黄志琨也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候。黄志琨说,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那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榜样的力量特别重要。我也想给自己的学生做一个示范。”
强大的信念可以抵挡一切困难。追求工艺的完美、彰显细节的力量,让黄志琨实现了锉刀下的突围,斩获金牌。
黄志琨不仅要在赛场展示个人技艺,更肩负着推动技能教育改革的责任。载誉归来的他,第一时间将比赛图纸铺在了教研室的会议桌上。“教师的实战经验提升了,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优秀技能人才。”黄志琨表示。
作为郴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的骨干教师,黄志琨的课堂始终紧扣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脉搏。从教20年,他也见证了学院课程体系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原来学技术相对单一,学电气方向的重点在于控制部分,学机械方向的重点在于制造部分,但现在我们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将传统钳工技艺与智能控制、装配调试进行深度融合,目标是培养既懂机械原理、又通数字控制的复合型人才。”黄志琨指着实训室里的设备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是智能化生产线,‘机械为体、电气为用’的教学设计,能够让他们掌握打开先进制造企业大门的钥匙。”
从钢屑飞溅到金牌闪耀,黄志琨在省级比赛中折桂,深深鼓舞和激励着郴州技师学院的学生们。
“很多孩子因为中考失利来到技师学院,他们普遍缺乏自信,不相信成绩平平的自己能够学好技术。”谈及学生,黄志琨语气格外凝重。“他们需要重拾信心。我想用一个中年人的奋斗告诉这些年轻人,天赋可以被努力重塑,技能赛道同样能抵达人生巅峰。他们没有理由懈怠,应该向往技术,立志成为能工巧匠。”
在黄志琨的工作台上,摆着一件未完工的零件模型。金属表面尚未打磨光滑,却已隐隐透出精密咬合的轨迹——正如他带领技能学子的突围之路,虽有坎坷,但每一步都朝着“大国工匠”的目标坚定延伸。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肖勇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