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履职尽责,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以“三心”厚植绿色发展底色,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答好生态建设“必答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如今,我国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更好了。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答好生态文明建设“必答题”。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做好为民服务“贴心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紧密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关切和诉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共同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心,激发绿色发展“新活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而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打造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推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手抓”,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进更多与绿色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三心”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让美丽中国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