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当年轻人热衷于“特种兵”式旅游时,“慢旅游”成为不少银发游客的心头好。他们放缓脚步,穿梭于郴州的红色遗址、工业记忆与传统文化之间,追寻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
5月3日上午,65岁的广州退休教师吴慧英早早来到了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作为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这里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当年红军长征,物资极度匮乏,可3位女红军还是把最珍贵的被子剪下一半分给了老百姓。”吴慧英的父亲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兵,从小在革命故事浸润中长大的她,对这些红色记忆有着深刻的理解。
参观结束后,吴慧英特意在沙洲村农家书屋买了几本红色故事书籍,准备带回去送给即将大学毕业的孙子。“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更应该懂得感恩,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语重心长地说。
午后时分的711时光小镇,阳光正好。72岁的李石生携老伴、儿孙一家来到这里。身为原省核工业地质局302大队的退休职工,李石生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我们302大队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当年就参与了711矿的勘探工作。”李石生感慨道,大队里关于这里的诸多历史故事,一直以来都在队员间口口相传,如今身临其境,更觉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在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李石生带着孙女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泛黄的地质图纸、磨损的勘探工具、简陋的生活用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小孙女好奇地发问:“爷爷,他们当时为什么要在这种地方工作啊?”李石生蹲下身子,眼神温和,耐心解释道:“因为国家需要啊,为了不再受外国欺负,我们要造原子弹,必须有原材料铀,这些先辈们便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随后,他们一家人在工人文化宫、老式理发店、怀旧照相馆等处驻足留影,2个小时的时光里,细细品味历史的韵味。
下午的郴州长卷文旅城,游人如织。83岁的武汉游客郑绍奇和老伴坐在路边的椅子上休息,女儿正在不远处的小吃摊排队等候。“我们去了东江湖、飞天山和仰天湖景区,景色确实很美,但人太多了,我这把年纪有点走不动了。还是这里好,能慢悠悠地边走边看。”郑绍奇说。
听闻长卷的古建筑群中,各个展馆展示着郴州各地的非遗项目,对手工制作折扇颇感兴趣的郑绍奇前来一探究竟。“手工扇既蕴含着当地文化,天气热还能派上用场,很实用。”进入非遗工坊后,郑绍奇精心挑选了几件手工艺品,其中就有他心心念念的手工扇,女儿郑女士毫不犹豫地为父亲买下。“父亲这么大年纪出来游玩一次不容易,难得他喜欢,当然要买。”郑女士笑着说。
银发游客们不紧不慢的脚步,丈量着历史与当下的距离,他们在旧时光里拾起感动,在新风景中续写故事,让这个“五一”假期多了一份岁月沉淀的温度。
一审 | 曹琛
二审 | 陈莉
三审 | 黄华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