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为何学”明方向 强使命
一组数据可见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关联之密切:90%以上招商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外省游客来自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外供蔬菜销往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理应走在前。开展湾区沉浸式培训,就是为了让年轻干部跳出岗位看自身、跳出湖南看郴州,增强改革创新、敢闯敢干、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思路方法等方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探索新路。
经过出发前的培训和一周的实训,学员牢记沉浸式培训初心,投入火热的实践中,纷纷表示,要把湾区“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用户思维”的服务理念、“数字赋能”的治理智慧带回家乡,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新郴州的生动实践。
学员张利民脱下党校教师“理论外衣”,穿上工装与技术团队深入治污一线,初步了解了黑臭水体底泥催化氧化解毒原位净化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案例,并到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实地学习。从党校讲台到治污现场的跨越,让他对“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实践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工作也有了新思考:“见之有物、感之具体、论之有据,才能让党课生动可感,才能真正上好党课、上出效果。”
聚焦“学什么” 优内容 提质量
郴州年轻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针对性嵌入“产业链招商”“文旅融合发展”等本土化课题,推动学员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悟,确保培训内容“解渴管用”,切实将湾区理念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新郴州的实践能力。
学员周志成,实训一周后发现入驻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如:企业每月通过佛山市安全生产自助管理系统上报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安全生产动态,快速排查潜在风险。系统还支持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与高效运作。
学员朱敏将关注的目光对准政务服务,了解到广州开发区与广州市黄埔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企业90%的政务事项可在中心一次性办完,若一次未完成可办理后免费邮寄,不让企业跑两趟。当地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办事效率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
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学员郭娜入企后很快敏锐捕捉到这样一个关键信息:中恒源投资集团有7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是民革党员。她就此展开深入了解,以《引领党派赋能发展 凝聚同心奋进合力》为题,写下长篇学习日志,探讨企业发展壮大背后民主党派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会议室到生产线,从课堂讲授到企业参访,从案例研讨到实践对话,从市场调研到技术测试……首周培训,学员以“干中学”的韧劲,将粤港澳大湾区经验转化为个人成长养分,既看到了“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高度,又尝试读懂“敢闯敢试”的改革基因。
着力“怎么学” 抓需求 重实效
湾区沉浸式培训怎么学,如何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整套、系统性学习方案。
出发前进行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市产业体系及布局、招商引资业务实操等。入企后,学员走访企业、拜访商会、参展观展,深入了解湾区行业前沿、市场动态和产业趋势信息。
每日报送学习日志,每周撰写学习心得,定期开展内部交流分享,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学员实训丰富而充实。首周学习中,全体学员以“归零心态”融入企业、以“解剖麻雀”深研模式、以“跨界思维”链接资源,既在粤港澳大湾区热土上汲取发展智慧,又以躬身实践展现郴州干部的担当风采。
学员王涌彦、邬秀斌通过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参加部门业务培训、探访项目现场等方式,快速了解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产品特色、运营模式等;学员钟理和李双双以寻找工作切入点为目标,对企业展开基础性调研,一周内走访了5家企业,参与1场企业招投标论证会。
在一周的实训中,学员通过发挥专长,积极赋能驻企需求:学员邝志雄发挥桥梁作用,了解企业与郴洽谈项目的有关情况,并积极加强与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事务中心、市产业引导基金等单位沟通对接;学员楚娟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构思视频号、抖音号宣传文案,并运用AI数字人制作手法宣传推广产品;学员袁宇煌参与公司招商小组头脑风暴,协助制定招商宣传方案,积极协助企业接待社群来访,在实践中锤炼服务意识与执行力……
期待接下来的学习中,学员继续以“空杯心态”深学细悟,以“对标意识”检视差距,真正将粤港澳大湾区经验转化为破题攻坚的“郴州方案”。
(编辑:张倩佳 二审:黄慧 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