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讲解员)
我是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的讲解员王祎。每次站在基地,我总想起第一次走进711矿时的情景——那时我还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带着锻炼机会的心态接触讲解工作。而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我早已把这里的一砖一瓦、每段故事都刻进了心里。
刚来的时候,我对711矿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直到第一次拿到讲解稿,看到“荒山野岭中采掘”的字眼,我才真正被震撼了。那些前辈们,在没有现代设备的年代,用最原始的工具在深山里凿矿,手上磨出的血泡结了痂又破,衣服被矿石划破了补、补了又破……每次讲解到这段,我都会盯着展柜里的老照片看:照片里的人皮肤黝黑、眼神坚定,他们的手粗糙得像老树根,却托举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渐渐地,我懂了——711矿的故事,就是“两弹一星”精神最鲜活的注脚。什么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前辈们把青春埋进深山,用一生守护国家的秘密;什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他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用汗水和智慧填补技术空白;什么是“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拼尽全力,就为了同一个目标: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
这些故事不仅刻在展墙上,更刻进了我的骨头里。我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以前总觉得“奋斗”是课本上的词,离自己很远。但每次站在讲解台前,面对学生团队发亮的眼睛,面对调研领导湿润的眼眶,我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照本宣科念稿子,而是把前辈的精神变成自己的底气。
而今,这段讲解员经历彻底改变了我。以前我总怕吃苦,遇到困难想“躺平”。现在,我会想起前辈们在矿洞里打钻的身影,他们连命都豁出去了,我这点压力算什么?当我们抱怨学习累、工作难时,请想想那些在矿洞里摸爬滚打的身影;当我们犹豫要不要坚持理想时,请听听老矿工们“再苦也要为国家干事”的心声。
现在的我,站在讲解台前不再紧张,反而充满期待——期待用我的声音,让更多人记住那些无名的英雄;期待用我的热情,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年轻人里生根发芽。
这,就是711矿教给我的,刻进血脉的力量,让我们在平凡中看见伟大、在困难前选择坚守的底气。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周慧
三审 | 黄华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