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理润郴心·信心的力量|邓三雄——铁血壮歌为信仰

作者:欧阳朝夕 侯识河 史文军 张玲 邓黎斌 胡玲飞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7-01


在郴州市桂阳县洋市镇的南衙村,有一座醒目的故居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郴州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湘南起义旧址群之一的称号,它就是大革命时期郴州著名的农运骨干、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桂阳独立营营长——邓三雄的故居。邓三雄出生于1895年1月,有着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

一、回望英烈之路

《郴州英烈传》中有这样一首诗:“全家干革命,一门四忠烈。浩气凌霄汉,永为后世师”。诗句中提到的主人公就是邓三雄,他是大革命时期郴州著名的农运骨干、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桂阳独立营营长。邓三雄,原名邓名阀,1895年1月出生,湘南起义革命时期,桂阳、永兴、郴县等邻近几县的革命人士,在密切的联络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当中的十个人义结金兰,时称“湘南十雄”,其中还包括开国大将黄克诚。由于邓名阀排行第三,为人又十分豪爽,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邓三雄。

(一)南衙少年,立志报国安天下

邓三雄年少时受到宗族的习武风俗及湖湘文化的熏陶,英勇无畏立志报国,从小练武骑马,磨练身手与意志。但他不满足于自身体魄的强壮,更向往精神的文明。1911年秋,年仅16岁的邓三雄,怀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走出了湘南大山,来到了省会长沙。那时候,长沙流传着一首学生运动会会歌:……湘军英武安天下,我辈是豪强;军国精神、湖湘子弟,文明新气象。这铿锵豪迈的歌声使邓三雄进一步萌发了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正是怀着矢志报国的决心,1912年,邓三雄进入长沙湘军工厂艺徒学校读书。由于学校实行宗法兼军阀管理制度,学生们被迫半天做工半天读书,遭受着政治上的高压和体力上的摧残,邓三雄在校友李维汉、张昆弟的带领下共同反对学校压迫。不久后,邓三雄愤然离校,转入湖南私立岳云中学就读,又结识了工人运动领袖何孟雄、李启汉等人。在长期的接触中,邓三雄被他们所饱含的民主、爱国等进步思想和崇高信仰深深吸引。

(二)抛弃幻想,弃学经商征北伐

1917年,正致力于求学报国的邓三雄,目睹了南北军阀在湖南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惨状,决意弃学经商,匡时济世。他与同学在长沙东郊合股开设了一家旅店,接济了许多来长沙避战乱的难民。在这期间,邓三雄也接触到了各种革命新思潮,例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但他深切地感受到外国列强掠夺、军阀地方割据,才是社会环境坏到极点的重要根源。生活的艰辛与苦痛,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让这位正直而有抱负的青年,逐渐萌生了革命的种子。

恰在这时,邓三雄看到了在长沙广为流传的《湘江评论》,读到了青年毛泽东论述的《民众的大联合》全文。他大受震撼,幡然醒悟: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只有同广大民众联合起来,共同反帝反军阀,才有可能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1925年,邓三雄彻底抛弃幻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这年冬天,他经同乡邓华堂引荐,赴粤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叶挺独立团直辖队服役。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之后,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被提拔为直辖队副队长。历经战火与斗争洗礼,邓三雄树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面向浸染了鲜血的党旗,庄严许下了“牺牲个人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从此,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词,用铁血诠释着他对信仰的执着坚守。

高举红旗,领兵奋战在湘南

1926年冬,在北伐战争中负伤尚未痊愈的邓三雄,欣然接受了党组织的指示,马不停蹄回到家乡,联络桂阳和永兴交界地区的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南衙村组织了一支600多人参加的农民自卫队,成为大革命时期当地最大的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国民党右派闻讯后惊呼:桂阳一邑已成赤色恐怖。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很快蔓延到桂阳。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桂阳的革命力量并没有屈服,而是寻找机会重整旗鼓。邓三雄一面继续开展革命联络活动,一面辗转湖北、江西等地继续开展革命斗争。8月初,他参加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失利后,邓三雄等人先后回到桂阳,全力争取恢复与当地党组织的联系。不久,在湘南起义策源地之一的——桂阳县洋市镇东华庵里,召开了由朱德副官周树堂主持,邓三雄负责做记录的东华山会议。邓三雄第一次在记录本上记下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治思想,并被“八七会议”中党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战略方针所指引。在随后全面爆发的湘南起义中,邓三雄率领桂阳独立营,一边与国民党反动军阀和反动民团周旋,一边在驻地发动群众,打土豪、惩劣绅,团结了广大工农力量,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邓三雄正是在这样血与火的斗争中逐渐成熟,思想得到升华,信仰更加坚定!

只为革命,誓死不泯英雄志

1928年3月,蒋介石调集了九个师的反动军队来“会剿”湘南起义部队。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德、陈毅等做出了主动撤离湘南、向井冈山转移的战略决策。为掩护大部队先行撤离,以及贯彻落实湘南特委“守土有责”的指令,邓三雄等部分湘南革命力量辗转于郴县、耒阳等地,一边开展游击斗争,一边向井冈山方向撤离。

在这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清乡铲共”行动,桂阳的革命群众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和屠杀。为了抓获邓三雄,敌人先是抓捕了邓三雄年迈的父亲,施尽酷刑也没有获取任何消息,最后将老人残忍杀害。两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又突然闯入南衙村,同样一无所获的敌人残暴地枪杀了邓三雄的哥哥,抓捕了他身怀六甲的嫂子。在严刑逼问后,将他的嫂子拖行到山头折磨致死,一尸两命。

强忍一家三口被害的悲愤,邓三雄隐蔽在耒阳山区。6月初,他为掩护尹子韶等同志突围不幸被捕。敌人多次前来游说企图诱降,邓三雄大义凛然、严词痛斥,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敌人眼见高官厚禄、严刑拷打都不奏效,又害怕他押解途中会继续宣传革命,竟直接用竹片插入他的舌头、用铁丝戳破他的耳膜,割下了他的双耳。

1928年6月23日,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在洋布坪老戏台上,当众处决邓三雄。消息传开后,周围的群众纷纷赶来,围在老戏台前,悲痛送别。敌人害怕现场出意外,加派重兵层层防守。在老戏台上,已经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邓三雄,看到悲愤又无助的家乡父老,这位铁血汉子不禁湿润了眼眶。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挺起胸膛,昂首迎向敌人的砍刀,鲜血溅红了整个老戏台。随后,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竟然当众剖开他的肚皮,挖出他的肝脏心肺煮熟下酒,并将他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城门,示众三天三夜。

山河泣血,天地悲鸣,当地民众目睹了一名革命者壮烈牺牲的一幕,也见证了一名革命者信仰的力量!正如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英雄虽逝,但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的光芒,英雄的壮举已经点燃了革命的火把,永远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二、汲取信仰伟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如今,我们回顾邓三雄那短暂的一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慨万千: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的胜利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革命先辈们能够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答案只有一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令人欣慰的是,英烈虽已远去,但精神从未远离!今天,当我们看到修缮完好,纳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邓三雄故居;当我们了解到邓三雄一门四忠烈,但在乡亲们护佑下依然后继有人;当我们知道他的家乡南衙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被列为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当我们见证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邓三雄的内心世界,感悟了他的信仰信念,读懂了他当初毅然决然的不悔选择。

悠悠舂陵水,巍巍东华山。英烈的鲜血早已汇入大江,浩荡向北,奔腾不息;英烈的名字早已铭刻高山,傲然挺拔,世代景仰。新时代,新征程,学习英烈精神,我们要从以下三点汲取信仰伟力。一是我们要以坚定的信仰筑牢精神根基。回望历史,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像邓三雄一样充满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才永葆了百年大党的年轻与活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中,唯有信仰坚如磐石、固若泰山,方能保持“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忠诚和定力,唯有把好信仰之舵,高扬理想之帆,才能廓清迷雾,激流勇进,行稳致远。二是我们要以坚定的信仰坚守为民情怀。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时代之问、世纪之问、历史之问,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水平办好民生实事,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三是我们要以坚定的信仰激发奋进力量。正如以天下为己任的谭嗣同、罗亦农、邓中夏等湖湘英烈,千千万万个如邓三雄一样的仁人志士献身革命、血染信仰,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无数事例证明,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的国家、与时代共命运的民族,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更要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以卓励敢死之血性,危难面前决不退缩,责任面前敢于担当,才能谱写出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

作者单位:中共桂阳县委党校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周慧

三审 | 黄华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