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江湖的碧波化作滔天浊浪,当罗霄山脉在暴雨中震颤呜咽,2024年7月26日的资兴,迎来了一场百年未遇的洪灾。洪水漫过苏仙桥,撕裂道路,吞噬田园,却撕不碎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精神图腾——那是一种深植于湘南血脉的信念,一种在烽火岁月里淬炼成钢的意志,一种于无声处迸发惊雷的力量。
一、星火燎原:革命烽火中的信心图腾
1928年初的湘南,寒风凛冽,朱德、陈毅在郴州宜章点燃革命星火。面对敌众我寡、物资匮乏的绝境,革命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创造了“智取宜章”的经典战例。黄克诚、萧克等郴州儿女从这片红土地走出,他们身上镌刻的,正是“纵前路万难,信革命必胜”的赤诚磐石心。湘南起义纪念馆中斑驳的梭镖与草鞋,无声诉说着信心的力量:当宜章农军举着土铳冲向敌军碉堡时,当红军医院用竹片代替手术刀时,那份“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化作刺破黑暗的锋芒。正如开国将领邓华所言:“我们靠的不是枪炮,是让穷人翻身的决心!”
二、碧波巨浪:改革大潮里的信心嬗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林邑古城,郴州人将红色基因化为开拓引擎。
东江湖的生态保护中蕴含辩证法。面对“要金山还是青山”的抉择,郴州人用行动作答——关停环湖采矿企业118家,建成大数据中心利用冷水资源,让一泓碧水孵出百亿产业。今日东江湖畔,渔民变导游,渔船变游艇,生态补偿款入账村民存折,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远见。
瑶岗仙钨矿的机器轰鸣、自贸区郴州片区的跨境班列、全国首条砷渣无害化生产线……这些改革地标共同书写着湖湘子弟“开放兴郴,敢为人先”的答卷。
三、磐石锻魂:时代考验下的信心长城
2024年“格美”台风肆虐郴州,洪水搅动东江湖湖面,却冲不垮郴州人民的信念堤坝。
资兴市黄草镇护林员杨南海在暴雨夜坚守水电站监测水情。7月27日凌晨2点,发现洪水异常暴涨后,他在通信中断前最后几秒拨通电话,向东坪村支委张任兰疾呼:“洪水来了,快转移!”这一声警报让全村村民及时撤离零伤亡。洪灾后,他又挥镰8小时在深山劈出应急通道,成为5个村民小组的“生命脐带”。八面山瑶族乡护林员黄胜良(兼村辅警)在道路全毁、通信中断时,徒步穿越十余公里滑坡区。他蹚激流、攀断崖,7小时内将灾情核心信息送达市指挥部,又随突击队折返灾区,手脚遍布划伤仍昼夜清淤。“我也怕塌方,但乡亲在受难,我必须向前!”
从杨南海劈开的深山小径到谢宇阳磨破的救灾手套,从李德剑背起老人的脊梁到大学生磨出血泡的掌心——资兴洪灾中的每个凡人微光,都在诠释信心如何在绝境中裂土生花。当直升机盘旋的轰鸣与清淤铁锹的刮擦声交织成曲,我们听见了这片土地最雄壮的和声:“灾难终会退去,但人心中那座用信念浇筑的长城,永远屹立!”
作者单位:郴州市政府办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周慧
三审 | 黄华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