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丁香花永不凋零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响晴 张倩佳 陈哲君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7-12


夜晚的711矿俱乐部灯火通明。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缓步入场,他们中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在家人搀扶下蹒跚前行,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7月11日20时,在“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郴州首部核工业主题沉浸式舞台剧《丁香花》迎来首演。这些曾在此奉献青春的老建设者们,成为首批观众。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随着一阵清脆的童谣声,舞台灯光渐暗,开矿的凿岩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潮湿的矿洞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当第一束光打在仿真的矿井支架上,观众席上,92岁的杨秀洪挺直了腰板——这位原711矿的老矿工知道,那段尘封的岁月即将重现。

舞台光影流转,观众跟随可移动舞台深入“矿道”。扮演青年矿工王冬明的演员正蹲身掘进。杨秀洪和身边的老伴轻声说道:“我们的矿洞就是这样的!狭窄到只能蹲着前进。”

在36年的开采历程中,711矿共产出400多万吨铀矿石。这些矿石化作大国重器的根基: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此后,氢弹升空、核潜艇下水的辉煌,都有711矿的默默支撑。

荣耀背后是生命的奉献。在离矿区10公里的小山坡,长眠着74位为采矿捐躯的矿工。周都礼、陈长和、唐恩武……他们牺牲时大多不到30岁,用短暂的青春诠释了奉献。

81岁的老矿工刘龙明,悄悄用颤抖的手拭去泪水。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工友们的音容笑貌,随着剧情推进,在他的脑海里又一次清晰浮现。“当时的实际情况,比剧里演的还要艰苦得多。但是再苦,我们也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完成任务!”

散场时,68岁的矿工子弟周宏喜缓步走出剧场,眼角闪着泪光,情绪还沉浸在剧情中。“太震撼了!我仿佛在台上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也回到了自己下井的岁月,那段为国家发展甘愿付出一切的激情时光。”他的父亲周宝龙早年响应号召来到711矿,多年后家人才得以在矿区团聚。1974年,周宏喜也投身矿区,一干就是40年。手指受伤时父亲那句“包扎一下,还能接着干”,正是矿工们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剧场外,丁香花市集亮起暖黄灯火。孩子们吮吸着老式白糖冰棒,情侣捧着丁香花奶茶,年轻人在“41号信箱”主题布景前拍照。老矿工们走过熟悉的街道,那些曾经用青春锻造国之重器的岁月,此刻化作永不凋零的丁香花。

杨秀洪也在老伴搀扶下久久伫立。“这不是在夸耀我们。”他声音哽咽,“是在告诉后人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编辑:张倩佳 二审:黄慧 三审:谭志文)

编辑: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