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以来,郴州市桂阳县樟市镇创新宣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走村入户,将5000把精心制作的“防溺水宣传扇”送到村民手中。宣传扇设计独具匠心,扇面清晰列出防溺水“六不”原则,并配有生动图案说明。同时,该镇还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防机制。(7月12日《郴州日报》)
暑期来临,高温与溺水风险如影随形,桂阳县樟市镇的防溺水实践,用“巧思+实招”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从5000把会“说话”的宣传扇,到140个山塘水库的常态化巡逻,这套全链条防护体系不仅守住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线,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智慧。
创新宣传是打通安全认知的重要一环。樟市镇将防溺水知识印在扇面上,看似简单的设计,实则体现出治理巧思。在炎炎夏日,一把扇子既是解暑工具,更是流动的宣传栏——不仅让孩子在扇风时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家长还能借扇面内容开展亲子安全教育,让“六不”原则从抽象条文变成生活常识。这种“有用+有效”的宣传逻辑,远比刻板说教更深入人心。而“线上+线下”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机制,更构建起无死角宣传网络,让安全意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风险防范既要广宣传,更需硬措施。140个山塘、38个水库的巡查清单,背后是对每一处风险点的精准把控;午后傍晚的加密巡逻,瞄准的正是溺水事故高发的“时间靶心”;救生圈、警示牌等设备的全覆盖,则为生命安全装上“双保险”。这些措施看似平常,却透着“治未病”的治理哲学——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提前布防;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管控。
防溺水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战斗,而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持久战。樟市镇的实践证明,只要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就能找到治理痛点的破解之道。从一把扇子的温度,到一支队伍的坚守,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共同织牢了守护生命的安全网,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肖勇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