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郴州市五岭广场人防工程内警报骤响,浓烟弥漫,一场逼真的消防疏散演练正在紧张展开。这座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此刻成为检验城市应急能力的实战考场。当警报声穿透钢筋混凝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例行演练,更是现代城市面对潜在灾难时的一次自我审视。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类似五岭广场人防工程这样的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安全管理则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城市地下空间如同人体的脏器,承担着交通、商业、防灾等多种功能,却也是最脆弱的部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地下空间安全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2016年4月29日,上海市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地下空间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2021年12月31日,辽宁省大连市某市场地下二层冷库发生火灾,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这些案例无不暴露出地下空间管理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五岭广场人防工程作为郴州的重要地下设施,其安全系数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样的场所进行消防演练,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把最坏情况想在前头”的底线思维。
这场演练背后,是城市安全理念的深刻变革。传统防灾思维往往停留在“事后救援”层面,而现代城市治理则越来越强调“平战结合”的韧性建设。五岭广场人防工程平时作为商业空间使用,灾时转为避难场所,这种双重功能的实现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支撑。演练中浓烟滚滚的场景模拟,正是为了让参与者获得接近真实的应激体验,形成“肌肉记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场消防演练折射出城市文明的新高度。衡量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不能只看摩天大楼的高度和商业中心的繁华,更要看其面对危机时的从容与有序。五岭广场人防工程消防演练中的每个细节——烟雾扩散的模拟、疏散路线的规划、救援力量的协同,都体现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当地下空间不再只是经济活动的场所,更成为安全教育的课堂,城市才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警报声终会停止,浓烟终将散去,但这场演练留下的思考应当持续。在城市不断向地下要空间的今天,我们是否已为所有可能的风险做好准备?五岭广场人防工程消防演练给出了一个肯定答案,但这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每座城市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安全实验室”,将每一次演练视为对城市免疫系统的强化。当每个市民都能在模拟危机中学会自我保护,当每个管理者都能在虚拟场景中完善应急方案,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风雨中的庇护所。毕竟,评判城市伟大与否的标准,不在于它能否创造经济奇迹,而在于它能否守护每个生命的安全与尊严。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肖勇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