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昆剧团推出的沉浸式文旅大戏《湘遇·湘昆》以老戏新唱为核心理念,首演即引发年轻观众“刷屏式好评”,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范式。
《湘遇·湘昆》引发观众自发传播,核心在于非遗的当代表达创新。该剧在形式上突破剧场边界,通过空间重构实现沉浸式体验,观众随剧情在古榕下移动,“以身入戏”的设计让非遗从“高冷符号”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叙事上,该剧以明代昆曲传人返乡为主线,用“快闪式”串联《牡丹亭》等经典片段,以现代节奏压缩传统折子戏时长,并借助光影技术重现园林意境,为观众带来视听双重享受。
《湘遇·湘昆》的守正创新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带来了深刻启示。首先,要创新性转化非遗,该剧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舞台艺术形式重构传统湘昆的叙事方式,既保留昆曲的唱腔、身段精髓,又以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场景化表达降低欣赏门槛,实现“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有机结合。其次,将非遗进行在地性融合。如《湘遇·湘昆》融入郴州方言、傩戏元素,如剧中乡民质疑昆曲“比牛喘还慢”,巧妙折射出湘昆从“吴音楚语”到“声调高亢、吐字有力”的本土化蜕变。使古老艺术与观众的现实生活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化传播的贴近性。最后,要培育传承非遗的青少年群体。通过非遗进校园、线上互动等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创作与传播,形成“传承人群年轻化+受众群体年轻化”的良性循环,为非遗注入持续活力。
《湘遇·湘昆》的成功证明: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激活。唯有以创新打破时空边界,让年轻人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才能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我们呼吁更多非遗项目以“老戏新唱”的勇气,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破圈,让非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唐思思
三审 | 黄华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