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芙蓉国评论|解码“中联重科号”背后的中国智造新高度

作者:金美龄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8-12


8月9日,“中联重科号”卫星随捷龙三号火箭刺破山东日照的夜空,这颗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企业冠名卫星的升空,标志着中联重科的“足迹”已从大地延伸至浩瀚太空,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关键里程碑。

从南极科考站的钢铁脊梁到“一带一路”沿线的超级工程,中联重科用30余年时间铸就了“大国重器”的传奇。“中联重科号”这枚以企业命名的卫星升空,绝非简单的品牌标识升空,而是将3000吨级履带吊的机械力量与太空中的数据神经完美融合。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网络,那些曾经难以触及的极地冰原、荒漠深处、远洋钻井平台,都将被纳入精准服务的数字网格。这种服务模式的革新,让“被动响应”的传统售后升级为“全时全域主动守护”的智慧生态,重新定义了全球工程机械服务的标准范式。

中联重科凭借17800多项专利技术和23座智能工厂打造的数字化基础平台,在卫星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全新活力。当卫星物联网技术遇上预测性维护系统,设备故障预警的精度提升至分钟级,能源损耗的优化精确到千瓦时——这不仅是商业价值的飞跃,更是对“双碳”目标的有力践行。正如星辰引力塑造潮汐般,“中联重科号”正通过数据引力重构着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布。

这颗卫星的轨道参数,生动诠释了中国智造的进阶之路。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跟跑跟随到并跑领跑,中联重科依托8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主导制定570多项国际行业标准,完美演绎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业需求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当国际巨头仍在机械参数的红海中厮杀时,中国企业已携卫星物联网这一创新利器,在数据决策的蓝海中开辟新航道。

仰望星空,“中联重科号”划出的轨迹连接着大地与苍穹;俯瞰大地,长沙高新区崛起的航天产业集群正与工程机械之都交相辉映。当更多“中国星”点亮产业苍穹,我们必将见证更多“从0到1”的奇迹在这片热土诞生。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陈红军

三审 | 肖勇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