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一枚小黄姜的“科技突围”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卫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8-13


8月12日,烈日炙烤下的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空气中辛香浮动。冷链集散中心内,工人指尖翻飞,分拣、打包、装车一气呵成;满载的货车轰鸣驶出,将“汝城味道”送往四方;繁育基地里,脱毒姜苗在遮阳网下舒展青翠——这片曾让姜农辗转湘粤赣寻找新耕地的百年姜田,正被现代科技注入新的生命力。

科技赋能,脱毒培育破解产业难题

“今年繁育的150多万株脱毒姜种可满足3000多亩种植需求,不仅本地抢手,山东、云南等种姜大省也找上门来了。”站在葱郁的繁育基地里,郴州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辉言语间满是自豪。

汝城小黄姜种植历史悠久,但传统姜种病害多、易发姜瘟,迫使姜农不得不四处寻找新耕地。为解决这一难题,袁军辉潜心钻研脱毒姜种培育技术。通过自学研修和多方交流咨询,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得知湘西农业科学研究院在脱毒姜种培育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后,他立即前往实地调研学习,并达成科技攻关合作协议。

在袁军辉的脱毒姜苗繁育基地,黑色遮阳网下,套袋基质上的脱毒姜苗整齐排列、茁壮青翠。培育这些脱毒姜苗并非易事:依托茎尖脱毒技术培育外植体,利用细胞几何倍数裂变增殖原理,通过快繁技术培育出大量脱毒姜苗。移栽至户外繁育基地后,可收获原种;再种植一年成为生产种;两年后的脱毒姜种进入大田即迎来丰产期。

如今,汝城脱毒姜种优势显著。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果突出,去年原种亩产最高达7000公斤,平均超过5500公斤,相比传统姜种增产1000至1500公斤,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更重要的是,脱毒姜种实现了相同地块连年种植,有效预防了姜瘟,品质也得到提升,姜辣素、干物质等成分含量更高,深受市场欢迎。

脱毒姜种已成为产业“硬通货”。该公司不仅承担着本土、省外和湘西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地的姜种繁育工作,还承接了广东红掌等植物脱毒种苗的繁育业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去年该公司成功注册绿色食品商标、获得脱毒育苗发明专利,致力于将优质姜种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惠及更多姜农。这一株株脱毒姜苗,如一枚枚破土的“绿色芯片”,正为产业根基注入全新活力。

冷链升级,错峰销售保障姜农收益

“以前靠地窖储姜,烂掉三成是常事。”汝城县鑫隆农业负责人朱万兵指着电子监控屏感慨。屏幕上,冷库温湿度数据实时跳动,一套智能环控系统正守护着万吨鲜姜。

过去,秋冬生姜采收期恰逢全国生姜集中上市。为错峰销售,姜农多依赖地窖贮存。但这种方式弊端明显:保存期短,损耗率高达20%,搬运耗时费力,成本增加,还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响应家乡“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朱万兵返乡创业。他联合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集生姜贮藏、加工、销售、运输于一体的冷链集散中心。

走进冷链仓储区,风机运转,机声嗡嗡,仓库外置的超清电子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室内保鲜贮存的温度、湿度、含氧量等关键数据。“冷链贮存是个技术活,需要现代化智能设备精准运维,每个指标都马虎不得。”朱万兵介绍,贮存生姜既要让鲜姜进入休眠状态降低损耗,又要维持其生命活力,确保出库后在流通环节不腐烂变质。科学调控温度、湿度、含氧量至关重要,稍有差池就会损失巨大。

朱万兵曾做过一次实验,将几十吨生姜存入单独冷库,把预设的13℃下调至11℃,结果不到1个月,生姜便迅速腐烂变质。这次教训让他更加专注于环控技术。如今,每个冷库均安装了监控器,指标偏离即自动报警,专人紧盯数据,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及时解决。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周到服务,鑫隆农业的冷链集散中心一年四季满负荷运转,生姜高速集散流转,常年仓储量保持在2.5万吨左右,去年销量达6万吨。在这里,生姜冷链损耗率被控制在5%左右,物理保存期延长至一年以上,实现了错峰销售增益与降低市场风险的双重效应。

综合加工,“吃干榨尽”延伸产业链条

在鑫隆农业的加工车间,残次姜品正经历华丽蜕变。“我们把市场外的产品收集起来,综合利用,‘吃干榨尽’,不断延链补链。”朱万兵表示,此举不仅提升了生姜的附加值,更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过去,姜农采收后只注重分拣达标产品售卖,品相不佳的残次品往往被运至县垃圾处理场,每车还需要支付500元的转运处理费,每年转运费达数十万元。如今,依托农业企业综合加工,这些残次品被悉数回收利用,既增加了收益,又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浪费。

朱万兵介绍,公司建立废姜回收中心,收购生姜残次品,经清洗、切片、烘干、粉碎,加工成“姜粉足浴包”“泡足干姜片”等非食用产品,既提高了农户效益,又减轻了废弃农产品处理压力。

汝城小黄姜产业链的延伸远不止于此。在汝城县福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坛泡姜、零食姜、礼品姜等琳琅满目的姜制品摆满展柜,该公司的“姜王之王”系列产品通过新媒体宣推和电商直销,备受市场青睐。此外,汝城小黄姜还作为辣椒制品、美食佳肴的重要辅料,进入各地食品加工厂。

在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加入小黄姜的系列辣椒制品,已成为御厨香、康师傅、老干妈等知名餐饮品牌的佐料,不仅走上全国餐桌,更远销海外市场。

从田间到车间,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内6家龙头企业构筑起完整产业链。去年园区集散交易小黄姜13万吨,年营销产值10.4亿元,带动1.2万户农户发展小黄姜种植5.2万亩,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通过不断强链延链,目前园区拥有高标准恒温冷库8.5万立方米,全自动加工线2条,还有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让百年姜田愈加焕发新生。

当科技深度融入土地,这枚辛香的小黄姜,正成为解锁乡村振兴的“黄金密码”。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李造雄)

编辑: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