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伍金花坐在工位前,双手灵活地整理着皮具部件——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却透着一股沉稳劲儿。“现在我每天工作8小时,既能坐着干也能站着干。”她抬起头,眼角的笑意泛着光,“园区和厂里特意给我调了个‘暖心岗’,工作时间短了,收入稳定了,身子也不那么累了。”这种暖心帮扶,折射出安仁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系统性思路。近年来,安仁县始终将“稳就业”作为防返贫的关键举措之一,以产业园区为“主引擎”,构建起“岗位对接—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帮扶机制。(8月13日“今日郴州”《安仁县“全链条”就业帮扶机制让困难群众“有盼头”》)
伍金花在皮具厂“暖心岗”上从容工作的身影,藏着安仁县就业帮扶最动人的答案。从被失业与重病压得“整宿睡不着”,到如今“心里暖烘烘”,这份转变的背后,是政策精准滴灌的民生温度,更是“全链条”帮扶机制托举的生活希望。
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在于“精准”。面对伍金花的困境,安仁县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帮扶,而是由产业开发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梳理其家庭情况、劳动能力与就业需求,再联动企业“一对一”匹配岗位。当她因丈夫去世、身体变差难以胜任原岗位时,园区再次介入,推动企业调整出“能坐能站、时间灵活”的新岗位。这种“动态跟踪、按需调整”的服务,打破了“帮扶即结束”的惯性,让政策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
政策的生命力,更在于“可持续”。安仁县以产业园区为“主引擎”,通过企业培育扩容就业“蓄水池”——“十四五”以来,安仁产业开发区企业数量从54家增至214家,新增就业岗位9000余个;又建起150家乡村振兴车间,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这种“产业发展促就业、就业稳定强产业”的良性循环,让帮扶不再是短期救济,而是为群众搭建起长期增收的阶梯。伍金花所在的企业,既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也是民生温度的传递者,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让政策善意能持续落地。
从伍金花眼角的笑意,到乡村振兴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安仁县的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政策,从来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能精准感知群众冷暖、及时回应民生诉求的实在举措。当“全链条”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当产业发展托举就业希望,每个普通人的“小确幸”便能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大图景”。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陈红军
三审 | 肖勇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