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出圈、经验出新、活动出彩。”在薄雾缭绕的露天会场,宜章人信心满满地亮出了发展目标。这份信心和底气,源自景区周全的准备。
莽山的热闹,往往从清晨开始。当第一缕阳光冲破云海,映红悬崖边游人的脸庞时,无人机已在空中悬停,快门声此起彼伏。索道、电梯穿云破雾,将一批批游客源源不断地送向山巅。8月16日这一天,五指峰景区便迎来了上万名游客。
“莽山不用爬,游玩很方便。”广东游客张颖用轮椅推着腿脚不便的母亲,顺利登上山顶。正如张颖所说,莽山建成了全国单线最长(约3.7公里)的高山索道、8.7公里的无障碍云间栈道以及12台自动扶梯后,天堑变通途,畅游更便利。五年来,景区累计接待残障人士3.2万人次,其中重度肢残人士6000余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达50万人次。
周全的准备,不仅体现在莽山。
围绕“一座山(莽山)、一个人(江梦南)、一汪泉(温泉)、一个村(腊元古村)、一个洞(燕子岩瑶寨)、一个馆(莽山生态科普中心)、一条河(南花溪)、一个店(瑶溪谷度假村)”八大核心要素,宜章或提质、或盘活,直接“美出新高度”。
如今,总投资16.73亿元的9个旅发重点项目,已全部进入冲刺倒计时,将于8月底前盛装亮相。
宜章的魅力,不止于美景。
莽山景区不远处,从事文旅行业近十年的莫俊,运营着一家名为“未见·可岩可田”的民宿。自7月20日正式营业以来,民宿入住率已提升至80.5%以上。
精细,是莫俊的制胜秘诀。
观察到访客多为广东游客,他将会粤语列为招聘的重要条件之一,以便更精准地满足游客需求。
市场主体的蓬勃活力,不仅为文旅产业注入发展动能,更通过构建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项目,推动项目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深度转型。
“小而美”的场景焕新,同样为宜章增添了独特魅力。
这里杜绝大拆大建,专注精雕细琢,让小场景承载大文化,以轻投入创造高价值。
莽左火塘油茶舍便是典范。门面不大,却内有乾坤——布置精巧,充满瑶族风情。游客围坐一圈,一边品尝主理人亲手制作的打油茶,一边了解瑶族文化的点滴,体验瑶族火塘文化、门板宴、坐歌塘、瑶绣等民俗。
宜章借莽左火塘款待四方客,世界借此品味宜章风情。
如今,乘着旅发大会的东风,宜章正敞开怀抱,向四海宾朋发出热情的问候:嗨!
(编辑:谢莉娜 二审:陈红军 三审: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