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分享:卢裕睿(郴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与郴州的故事,以及这份情感如何化作笔下的文字。当我提笔写郴州时,总觉得不能只写它的山水,就像不能只看到警服上的藏蓝色,却忽略那背后被雨渍浸透的温度。
热爱是创作的底色
我的创作热忱始终扎根于郴州的“精神三原色”——这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穿透时空的文化基因。红色是信仰的火种,从湘南起义的烽烟中走来,在苏仙岭石阶的岁月磨痕里凝结。三十年前,前辈们骑着带铃铛的摩托穿梭街巷,青石板路上的车轮声能惊起整条巷子的犬吠,那是属于郴州公安的“红色传承”——即便装备简陋,也要用赤诚守护每寸土地。绿色是生态的馈赠,东江湖的晨雾将渔船“腌”入水墨画卷,高椅岭的丹霞裂痕里流淌着亿万年的地质史诗。去年国庆看到战友们在景区执勤时,雨水泡胀的皮鞋与游客追雾的手机镜头相映,我们守护的何止是平安,更是大自然对这座城市的馈赠和现代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金色是发展的光泽,从“船到郴州止”的闭塞旧谣,到“马到郴州肥”的活力新篇,裕后街里的人潮涌动,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热爱不仅是对山水的眷恋,更是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深刻共情——就像警队里凌晨三点的温茶、洪灾中用身体筑起的人墙,正是无数人的坚守,让郴州的“金色未来”有了坚实的底色。
经历是故事的肌理
2023年的旅发大会,我和同事们在烈日下站了几天,看到游客举着“郴州真美”的手牌时,瞬间觉得晒红的皮肤、喊哑的嗓子都值了。“格美”台风袭击资兴时,我在资兴坚守了32个日夜,见过民警累倒在冲锋舟上,听到有群众被困,一声令下,又冲进雨里。有位老大娘拽着民警袖口找孙子,找到孩子时,那小家伙攥着半块东江鱼说:“叔叔,你眼睛红得像红辣椒。”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座城,更是这座城里千万个家庭的灯火。
职责是文字的脊梁
写郴州公安,笔尖都带着重量。当游客在高椅岭拍丹霞时,我们的民辅警在指挥交通;当夜市摊飘出鱼粉香时,我们的民辅警在调解纠纷;当暴雨来袭,藏蓝身影永远冲在最前面。正如,“这满城的灯火,总得有人守着开关”。退休老民警说:“年轻时觉得守夜苦,现在才懂,我们守的是郴州人对好日子的盼头。”这些传承,让我明白:郴山郴水郴情的背后,是无数藏蓝身影筑起的平安城墙,他们扛着忠诚担当,把平安揉进了郴州的岁月里。
最后,我想说:“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郴州故事里的注脚,但只要东江的水还在流,苏仙岭的石阶还有人攀登,那些关于热爱与守护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褪色。”
一审 | 曹琛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