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体育中心体育场以全新面貌迎接“湘超”赛事的到来。这座陪伴郴州市民十二年的地标性建筑,历经系统性修缮后焕发新生——墙面焕然一新、灯光系统升级、电子大屏修复,以最佳状态迎接体育盛会。这场及时的大修,不仅展现了城市对体育事业的支持,更引发我们对大型公共场馆可持续运营的深度思考。
郴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多年来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和大型活动,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场馆面临设施老化的自然规律,此次修缮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公共设施维护的重视。值得肯定的是,场馆在常规维护基础上,能够抓住“湘超”赛事契机,实施系统性升级改造,这种“以赛促建、以赛促修”的思路值得赞赏。
放眼全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维护是个普遍性课题。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场馆的可持续运营,避免“赛事间歇性休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郴州体育中心体育场的此次修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契机:公共场馆如何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发展?
多元化运营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国内成功案例表明,体育场馆需要从单一赛事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长沙贺龙体育中心通过引入商业演出、会展活动、体育培训等多元业态,有效提升了场馆使用率;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将户外广场改造为市民健身空间,实现场馆资源与市民日常需求的深度结合。这些经验值得借鉴,郴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设施条件,完全具备开发多元运营模式的潜力。
长效维护机制的建立同样重要。相比一次性大修,建立定期检测、分级维护、及时更新的长效机制更为经济有效。我们可以采用日常维护+年度检修+中期更新的三级维护体系,有效延长场馆使用寿命,降低大规模维修的频率和成本。这种预防性维护理念,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场馆管理中参考。
惠民开放与专业运营的平衡也是可持续运营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体育场馆作为公共资源,应当向市民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健身时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部分时段的商业化运营,反哺场馆维护成本。这种以商养馆、以馆惠民的模式,正在成为大型公共场馆运营的主流选择。
体育场不应只是偶尔苏醒的巨人,而是真正融入城市日常脉搏。此次大修不仅为赛事提供了优质场地,更为未来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期待郴州体育中心能够以此为新起点,探索出一条既能服务大型赛事、又能满足日常需求,既能体现公共属性、又能实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审 | 曹琛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