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苏仙区发现红军借据 迄今已珍藏91年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鹏 田雪剑 通讯员 张贵付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01


9月1日,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村民段元法从家里拿出一截表皮发黑的小竹筒,小心翼翼从里面掏出两张土黄色毛边纸。其中一张纸上记录的内容,让在场的苏仙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惊叹不已:这是一张写于91年前的红军借据。

借据的持有者、菜岭村永家冲组村民段元法介绍,此借据是其曾祖父段年明传下的,一直保存在一个长13厘米、直径3厘米的小竹筒里,迄今已珍藏91年。

借据已起皱,边角破碎。借条上从右到左竖排的墨字清晰可见:“今借到段年明医生名下稻谷贰拾担正,还另收银圆捐献贰拾大园,是实此据,经收人红三军战士李伟祥和廖运材,公元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今年65岁的段元法说,在他小时候,祖父和父亲讲起,曾祖父段年明是乡村医生,曾经为红军治过伤。曾祖父曾经说:1934年11月12日,一批红军在菜岭村后面的木奇岭上宿营。时已立冬,木奇岭上早晚寒冷。红军纪律严明,即使挨饿受冻也不扰民,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许多村民感动于红军秋毫不犯,从家里拿吃的和取暖的东西给红军。

经过几天接触,段年明看到红军缺吃少穿,决定借粮给红军,并捐了钱,还带着家人和村民,一连6天轮流给红军伤病员熬药疗伤。

与借据一起保存下来的,是一张字据。字据毛边纸上面用毛笔记着:“谨记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里,有中央红三军战士从大山口至保和,一路途经木奇岭时,有当地好心百姓积极协助拢谷斗米,搭草棚若七十多平方米,还另挖沙洞约三米宽、四米深,供官兵伤病员们休息疗伤。时有本地中草药医生段年明老先生的专心医治若六天……时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切记。”

“我曾祖父在世时告诉家人,没署名的字据,是红军伤病员李伟祥等人伤愈归队前,为了表示感谢,写给我曾祖父的。”段元法说。

郴州党史资料显示,1934年11月11日,红三军团突破国民党军队在郴县良田(现为苏仙区良田镇)至宜章间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同年11月12日,红军一部在郴县菜岭村(现为苏仙区菜岭村)宿营休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你们向政府相关部门兑现过借据吗?”记者问段元法。

“这是曾祖父临终前立下的家规——不准兑换借据,要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代。”段元法的回答铿锵有力。

苏仙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曹勇说,借据和字据印证红军与郴州百姓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是弥足珍贵的红色文物。党史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挖掘其中“军爱民,民拥军”的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搞好红色教育。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李造雄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