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教育 > 正文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治理困境与破局路径

作者:曾敏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08


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首次从法律层面系统地规范了学前教育,遏制“小学化”倾向。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认知发展、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根据《学前教育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学前教育是指由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其与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出现了“小学化”的不合理倾向,对幼儿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政府层面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予以遏制,公办幼儿园的显性“小学化”行为(如集中授课、考试)明显减少,部分幼儿园转向游戏化教学。但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多方原因,导致“禁小学化行动”仍处瓶颈期,治理陷入困境,且“小学化”倾向已从显性知识灌输转向隐蔽化操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西部442所幼儿园的调研结果显示,大约2/3的幼儿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只是幼儿园内,校外培训领域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学前教育法》实施后,针对学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虽被明令禁止,但大量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名义开设幼小衔接班,继续提供拼音、算术教学,从而形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新困境。

笔者认为,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困境的主要成因有如下几点:

一、家长育儿焦虑、认知超载。社会对于一个人能力的评价标准日趋单一化,以分数、名校、职业地位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让家长被巨大的育儿焦虑所裹挟,被迫将育儿过程简化为“考高分—进名校—找好工作”的线性路径。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家长从幼儿阶段便开始秣马厉兵。“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共同的目标,胎教、早教班、学科启蒙等超前教育现象普遍化。同时,家长受自我认知的局限,容易想当然地认为“早学”就能“早理解”,殊不知违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强制提前式的学习反而会造成“早学”就能“厌学”的情况。

二、幼儿园功利化倾向明显、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低。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提高经济效益,迎合家长的需求以“特色课程”“幼小衔接”为噱头开设“小学化”课程;通过幼儿到家后向家长展示的“加减乘除、拼读写记”等进行反馈,以换取家长的后续支持。此外,部分缺乏专业知识的教师不清楚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不了解游戏存在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简单等同于娱乐,而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核心目的。课程实施能力缺乏导致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化,过度依赖集中授课式、口头讲授法,“填鸭式”地向幼儿灌输知识经验,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三、查处和惩戒力度不足。一方面,在《学前教育法》实施后,仍然缺乏全国统一的“小学化”行为的认定标准,导致违规行为难以定性查处;另一方面,依据《学前教育法》第七十九条,对“小学化”行为最高可处吊销办学许可,但基层多以警告、约谈等柔性处置为主,使得幼儿园“小学化”行为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处罚成本。

面对幼教行业的“小学化”困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多维度、系统性探寻破局路径:

一、重塑家长认知与社会文化。推动社会评价多元化体系,将“劳动意识”“情绪管理”“社交能力”等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破解“唯分数论”的文化基础。加大教育科普宣传,如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幼儿过早学习书写容易导致手骨变形,超前灌输抽象知识或将引发习得性无助等,呼吁社会审视现有社会评价系统的缺陷。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纠正家长育儿的错误理念,重塑家长育儿的正确认知。例如,在幼儿园开放日让家长旁观幼儿操作“超市游戏”、参与“绘本戏剧”等活动,介绍游戏对幼儿认识、应用货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让家长身临其境目睹游戏中的学习发生,打破“游戏没有价值”的偏见;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积木搭建中展现的空间思维,在角色扮演中表现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并定期向家长推送分析报告。

二、调整幼儿园评价体系。幼儿园教学本应是多领域、多方法、以启蒙教育为主,同时以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评价体系上理应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实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幼儿园应参照这类指标综合评估每名幼儿的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走出“以分数评定幼儿”的错误道路。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队伍。幼儿园所聘用的教师要满足有师德、有技能、有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教师对于“游戏”的看法与运用能力应成为幼儿园考量其的重要衡量标准。此外,教师培训需强化“游戏解析能力”,明白哪些游戏方式能够发展幼儿哪方面的能力,从而能合理熟练运用。

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依照《学前教育法》的规定,制定全国统一的认定细则和负面清单,统一监管标准,对隐蔽行为(如“思维训练”包装课程)设定辨识标准。另一方面,明确责任主体与问责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园长负责的制度,并设立教育、市监、民政的跨部门协作组,避免监管盲区。落实《学前教育法》中的处罚规定,对屡查屡犯机构依法顶格处理,以起到惩戒和警示作用。(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学生)

编辑:骆斐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