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苏仙岭下读好书丨从李镇西笔下看见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作者: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10


再次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仿佛看见一位教育行者跋涉在教育的原野上,用爱的火炬点亮无数年轻生命的灯盏。作为学校负责人,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温了教育的初心,更让我思考如何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生态。因此,我想在教师节向大家推荐《爱心与教育》这本书。

李镇西老师用平实而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为一个特殊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耐心,与后进生促膝长谈的真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这些故事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师者的爱心,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教育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是心与心的对话,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唤醒。

李镇西老师是一位有个性的教育工作者,他坚守底线,贴近实际,每一个教育观点都能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在“效率至上、分数论英雄”的当下,教育不是生产标准化产品的流水线,而是培育独特生命的田园。多年的校长经历里,我时常要面临各种压力与抉择,包括升学率的要求、家长的期待、领导的希望、教师的各种考核、职称评聘。《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在这些硬性指标之外,我们是否保留了足够空间给教育的“软性”价值,如爱的传递、人格的塑造、职业的规划、心灵的滋养。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实践证明了爱心不是教育的装饰品,而是教育的核心生产力。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有爱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所有爱的学校,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场域;一个有爱的教育大环境,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从乡村中学到城市学校,从县教育局的股长到学校校长,我有过迷惘,也有过焦虑,更有对教育的担忧,每一个岗位我都在反思探索中艰难前行。在我的管理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制度设计非常重要,但比制度更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人文环境,校长的情怀和教育理念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我一直致力于打造幸福校园,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经常找老师谈心谈话,嘘寒问暖,找学生家访,了解家庭特殊情况。定期开展义卖和特困学生资助活动。我觉得,只有当教师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而不是被拿捏,被压迫,他们才能将这种爱传递给学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他们才能成长、成才,真正绽放生命的精彩。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让我思考校长的角色定位。校长不仅仅是“官员”、管理者,更是教育理想的守护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学校文化的塑造者、五育并举的推动者。我们必须要沉着淡定,不盲从,也不能被家长和社会舆论卷着走,在找准政策刚性与教育实践间平衡点的同时,既要守住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底线,更要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置于核心位置。就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既要有教育的情怀,也要有实践的智慧。

合上书页,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李镇西老师笔下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个个温暖的教育场景。这些提醒我,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人本身,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作为学校负责人,我的责任不仅是管理好一所学校,更是守护好一方教育的沃土,让爱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光芒。因此,我立下了“崇文尚礼,成己达人”的校训,定下了“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的办学理念,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部写给所有教育人的“情书”,它让我们相信,教育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爱;而教育的艺术,就是学会如何将爱转化为成长的养分。这条路很长,但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去求索。

(作者王继兵系郴州市第六中学观山学校党支部书记)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朱俊铃
三审 | 周喜林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