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桂阳县90万尾鱼苗跃入舂陵江,为舂陵江注入蓬勃活力;9月26日,市畜牧水产中心又在翠江开展增殖放流,让清澈水域再添灵动。
一场场鱼苗投放行动,不只是对江河生态的“及时补给”,更是郴州以“生态优先”理念赋能发展的生动注脚。它既修复了水域生物链、改善了流域环境,更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链路,为生态美与民生富的双向奔赴埋下了希望的伏笔。
但生态修复从不是“一放了之”的短期工程。要让郴州的江河持续焕发生机,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还需在现有基础上构建更长效、更精细的保障体系,让增殖放流的“一时之举”,切实转化为生态保护的“长久之策”。
其一,建强“放流—监测—反馈”闭环,让生态保护更具科学性。当前郴州各地的放流活动具备科学基础,可进一步联合农业农村、环保、科研机构组建跨部门专项监测团队。一方面,定期跟踪鱼苗存活率、水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核心指标,用精准数据动态调整次年放流的品种、规格与数量,彻底杜绝“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在郴江河、舂陵江、翠江等重点河流的关键河段设置生态观测点,邀请沿岸村民担任民间观察员,参与日常巡查记录,形成“科学指导+群众监督”的双重保障,让生态保护既有专业支撑,又接乡土地气。
其二,做活“生态渔业+乡村旅游”文章,让生态红利合规反哺民生。针对当前违法垂钓破坏水域生态的问题,可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依法加强巡查查处,守住生态底线;另一方面科学评估水域承载力,依法划定专属区域,规范发展“湿地观鱼”等低碳项目。项目运营中优先吸纳沿岸村民参与,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湿地文化节等节点,打造特色“放鱼体验”“生态江鲜美食(合规养殖类)”等活动。既吸引游客走进乡村感受生态之美,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一条江河激活一方经济”,让沿岸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实在收益,进而将主动护生态内化为自觉行动。
其三,深化“全民护江”宣传教育,让生态理念扎根基层。生态保护的长效性,离不开群众的理念认同与主动参与。可将河流保护融入中小学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增殖放流、湿地研学等活动,培养一批“生态小守护者”;针对沿岸村民,定期开展生态讲堂,用水质改善后灌溉成本降低、生态旅游带动家门口就业等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替代生硬的说教,让群众直观感受生态保护的“民生价值”;此外,可评选“最美护渔员”“生态示范户”,用榜样力量激发更多人参与护江行动,让保护家乡河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成为深入人心的全民共识。
当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当每一位群众都主动成为护江人,郴州必将在生态美与民生富的双向奔赴中,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更美图景,让生态郴州的名片愈发鲜亮。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