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一张公务接待函的变革为标志,依托自主研发的“清廉食堂数字化联网系统”,覆盖全市1973家机关食堂、10.8万名干部职工,构建起“实名扫码、一卡通用”的公务用餐新机制。一年实践成效卓著:今年上半年,公务接待费断崖式下降88.22%,支出费用节省1390.99万元;基层干部年均深入田间地头时间增加42天,“指尖”“舌尖”负担大幅减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空间被有效压缩,“餐盘一对,务实为先”的清朗新风扑面而来。
郴州的实践深刻表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抽象要求,必须转化为刀刃向内、精准施治的改革探索。这场以数字化赋能、以制度刚性保障的“零接待”革命,不仅有效堵住了“舌尖上的腐败”漏洞,防范了由风及腐风险,更从根本上重塑了公务生态,释放了基层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方案”,生动诠释了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担当。

近日,在嘉禾县委机关食堂,干部职工就餐时自觉扫码付费取餐(通讯员 黄春涛 摄)
深秋的太阳刚爬过山脊,清冽的空气就溜进了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的机关食堂。郴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赵彦婷利落地掏出手机,“嘀”一声扫码付款,手腕一翻,稳稳端起一碟油亮亮、香喷喷的辣椒炒肉。
她迅速落座,不到20分钟,餐盘已被她一扫而空,随后大步流星地赶往调研点——这顿“战斗餐”,成了她高效工作日最经典的开场白。
这一幕,是郴州市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改革满周年的生动切片。
一年前,食堂里一声声清脆的刷卡声逐渐替代了一张张繁复的接待函;一年后,清爽高效之风已吹遍郴州的山乡角落。基层卸下了“迎来送往”的重担,干部甩开了“陪餐”的束缚,取而代之的,是上下同心、干事创业的清朗新生态。
安仁县委办政研室工作人员小谭对此感触尤深。“上周去市委机关办事,午饭时间,我径直进了市委机关食堂。”他回忆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掏出饭卡一刷,‘嘀’一声,饭菜到手,省去了多少协调、客套的麻烦!”
“以前接待上级领导,那可真是一场‘硬仗’。光是定菜单就得反复斟酌许久,既要考虑领导的口味,又要兼顾预算,还得注意不能太寒酸,真是绞尽脑汁。现在好了,扫码吃饭,简单又快捷,大家坐下来,谈话直接切入正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场基层治理变革,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感叹,道出了这场静水深流式基层变革的温度与实在。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
推行“零接待”后,吃饭20分钟可以解决,像仰天湖瑶族乡这种接待任务重的乡镇,干部们年均扎进田间地头的天数,硬生生多出了40来天!
从过去的应酬怪圈,到如今的清新景象;从包厢里的虚与委蛇,到食堂里的坦诚交流……郴州市以一张公务接待函的变革,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公务接待改革。
这场改革,不仅让公务接待费“断崖式”下降,更如春风化雨,催生了基层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如今,在郴州这片土地上,清风正气扑面而来,一幅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溯源
回溯历史,公务接待函的演变轨迹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的时代变迁。
计划经济时期,在物资匮乏与政治高压的双重约束下,公务出行时人们普遍“自带干粮”,机关食堂则凭粮票供应餐食。那个时代,“无公函不得动用集体粮票”的规定,使得这种朴素的接待模式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达到了公款吃喝近乎绝迹的治理成效。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活动活跃,公务接待越来越多。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旨在初步规范接待行为,防止奢侈浪费。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更加严格地规范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
但公务接待持续增多,一度让基层干部“吃不消”。
接待不好怕得罪人、影响工作,但标准提高又易加重支出负担。郴州市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也发现,有的单位借公务餐之名行违规吃喝之实;有的虚列事项,钻接待公函的空子;有的“一函多餐”,接待单位违规套取经费报账……违规公务接待既加重了基层负担,也与“过紧日子”的要求背道而驰。
2021年,郴州市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60起违规吃喝问题,并对涉及的133人进行了处理处分。郴州市的案例揭示了公务接待制度在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有必要通过改革措施如“零接待”政策来规范公务接待,减少不正之风和浪费现象。
“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它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一些领导干部因一顿饭由风及腐,最终断送前途,令人痛惜。”郴州市纪委负责人表示,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堵塞公务接待漏洞,防范违规吃喝问题,切实减轻基层接待压力,公务接待改革势在必行。
破局
2021年深秋,郴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会议室里,技术人员演示着刚开发的“清廉食堂数字化联网系统”原型。
这个最终重塑郴州公务接待生态的系统,源于一个朴素的构想:以技术手段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干扰。
经过数年建设,全市1973家市、县、乡三级机关食堂实现全域联网,10.8万名干部职工被纳入“一卡(码)通用”体系,跨区域公务人员可直接扫码就餐。
时机逐渐成熟。
2022年,郴州选取条件较为成熟的安仁县和嘉禾县进行县内“机关食堂一卡通”试点,干部职工在机关食堂既可以刷卡消费,也可选择现金、数字支付等多种灵活支付方式,建立起“实名制+透明化”公务用餐支付体系。
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安仁县与嘉禾县的公务接待开支同比分别下降了22%和21%,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在数字化系统全面建成、试点运行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郴州市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域内公务接待餐的通知(试行)》,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除会议、培训用餐和市外来宾接待等情形外,全市上下、同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等公务活动,接待单位不再安排公务接待餐。
简而言之,无论前往哪个单位或乡镇,只需拿出手机扫码,便可在当地食堂就餐。
靠公务接待函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为推动制度落地见效,2024年9月,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市域内公务活动“零接待”的通知》,联合开展察访,对执行不坚决及隐形变异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并公开曝光,先后通报6起违反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规定典型问题,既严肃处理违规接待单位的问题,也追究被接待对象的责任,形成有力震慑。
2024年9月23日,郴州市“两办”印发《郴州市公务活动“零接待”实施办法》,共12条措施,将这一创新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至今,郴州在湖南省内率先实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改革已满一周年。

近日,北湖区纪委监委联合北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湖区政府机关食堂开展监督检查 (北湖区供图)
成效
市内公务“零接待”改革取得了减负、节支的良好成效。
根据郴州市财政局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全市(含县市区)公务接待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1390.99万元,同比下降88.22%,其中部分基层单位的公务接待支出已降至为0。
永兴县金龟镇镇长何璇表示,以往公务接待经常要临时买菜加菜,花费难控制,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菜基本被浪费。
接待少了,不仅基层接待经费省了,浪费也少了。通过每日刷卡数据统计,食堂管理部门能精准掌握就餐人数,从而进行科学定量配餐,大幅减少了食材浪费。
改革推行一年来,为了防止吃喝问题的隐形变异风险,郴州市纪委监委把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市县巡察、节点纠“四风”监督检查重点。与机关事务、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建立联动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数据分析比对,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推送异常信息。
“对支付异常、虚列开支等违规行为重点监控,严查‘吃而不付’‘下级代付’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胡训忠介绍,今年5月29日,郴州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2起违反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规定典型问题,进一步释放了严的信号。
形式主义减少,有效推动了作风转变。以村干部为例,很多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已从“坐班制”改为“值班制”,除了每天留一个人在办公室值班,其余干部到村民家采集信息、化解纠纷、协商公共事务等,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种转变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案例:保和瑶族乡保和村党支部书记刘靖带领村民在村委会屋顶安装光伏板,年增收8万元;资兴市组织当地农户走进直播间,亲自推介自家种植的高山茶叶、野生蜂蜜、竹笋干、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以前卖货靠赶集,现在手机一开,全国都能买。”农户们笑着说。
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的时间增多,群众的怨气随之减少,幸福感相应提升。
改革的示范效应正在全省扩散。
2025年湖南省机关事务工作会议上,临武县作为县级代表介绍经验。全省12个市州先后组团赴郴州考察,郴州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后,张家界市也全面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2025年前7个月乡镇接待费仅0.21万元;
这种辐射效应印证了郴州这项改革的可复制性——郴州市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市、县、乡”三级食堂联网,形成虚拟“大食堂”,并为干部职工开设银行账户,通过App扫码消费,实现了市内公务活动“零接待”。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节约了资源成本,还杜绝了餐饮浪费,防范了廉政风险,树立了清风正气。
启示
一张接待函的改革,折射出郴州市内公务“零接待”改革的深层意义:探索出基层减负与治理增效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在郴州的各机关食堂,扫码声取代了饭桌上的点菜声,改变的不仅是公务接待形式,也增强了基层治理的效能。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了从制度防漏到技术赋能、从被动查腐到主动防腐的转变,使监督从“事后惩处”转向“事前预防”。
在基层治理方面,郴州市通过全面梳理省、市级部门安排到基层的工作事项,并编制“取消、优化、保留”三张清单,与“零接待”改革形成政策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郴州以党建、经济、法治、民生为四大重点,科学且合理地界定了县乡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区位发展特点,将优势工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特色事项纳入基本履职清单,从而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苏仙区白露塘镇将服务高新区项目建设列为重要任务,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则将环沙洲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纳入清单。此外,临武县万水乡探索实施了绿萝种植飞地经济模式,安仁县灵官镇单独列出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事项,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则增加了瑶绣非遗传承和生态景观巡护的文旅职能。
而这一切,跟“零接待”改革带来的基层减负密不可分。当干部从饭桌走向田间地头,当公务接待回归服务本源,带来的是党风政风的深刻转变。
一名乡镇干部说:“现在群众会主动拉着我们说心里话,这种信任比任何接待都珍贵。”这场始于一张接待函的改革,最终指向的是“干部敢担当、群众得实惠”的治理愿景,郴州市的实践证明了这一改革愿景的可行性,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叶龙斌)
查看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