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苏仙岭下读好书丨从“小县大城”实践中探寻县域经济发展突围路径——《小县大城:基层视角下的中国政治与经济互动》

作者: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9-29


县域是连接城乡的关键纽带,县域新型城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小县大城:基层视角下的中国政治与经济互动》一书立足基层实践,以德化县为研究样本,完整呈现其从偏僻山区小县起步、通过转型发展成为“小县大城”、进而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演进路径,系统解构了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地方经验,既为破解县域发展的共性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也给同为空间体量小、人口少的安仁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小县大城的发展核心在于以系统思维破解县域发展难题,政府当好“领航员”,依托县域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推动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县城集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县城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促进城乡结构优化与经济规模提升,既带动就业岗位扩容,又以城市功能升级反哺产业迭代,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强产”的闭环发展。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差异化创新,通过扩权强县、培育特色小镇等举措,打破发展壁垒,激发县域内生动力。

破局要靠“特色挖潜”避免小县陷入同质内卷

特色是县域城镇化进程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德化县作为一个山区小县,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制陶历史悠久,当地政府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瞄定陶瓷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化瓷都建设,把德化打造成由瓷而生、伴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名片,完成了从落后小县到小县大城的蜕变。德化县的探索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小县破局无需“贪大求全”、照搬他人路径,而要跳出同质化竞争思维,立足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厚植文化内涵,将文化灵魂注入产业发展,着力把本土特色资源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最终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一发展逻辑,给同为山区小县的安仁提供了发展思路。作为神农尝百草、教耕织的发源地,安仁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品种高达950种,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神农药文化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我们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根”与“魂”。以往,我县中医药种植产业发展虽有一定规模,但仅停留在“卖原料”阶段,产值低,品牌效应弱。近年来,安仁深挖神农文化内涵,积极推进神农文化与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中医药产业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中医药深加工、拓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让“安仁枳壳”“安仁淌皮”从“土特产”变成“康养好物”。同时充分利用“安仁赶分社”和廿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塑造“神农药都”独特品牌形象,走“文化有载体、产业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发展要抓“产业集聚”防止产业困于零散低效

零散产业聚不起县城活力。德化陶瓷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是实行产业集群化。以前,德化陶瓷规模小,为提高陶瓷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政府将陶瓷产业及其他相关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德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产业集聚是县域经济突破“小、散、弱”困局的关键抓手。这精准戳中了安仁早年的发展痛点,过去产业“星星点点”、不成体系,“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分散布局,导致基础设施配套难、要素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合力,也无法吸引留住人口。由此可见,小县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只有构建多元产业集群,才能让县城有持续活力。近年来,我们跳出“单靠农业”发展思路局限,在坚持走“农业强县”之路基础上,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加快“制造新区”建设步伐。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聚焦鞋机鞋业、声学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安仁三一、聚石科技、行一精密、艺美特实业、荣耀鞋业、湘众药业等一批重点企业,构建“多元协同、互相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以产业赋能城镇发展,着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步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

固本要筑“民生根基”勿使县城囿于服务短板

小县发展最大的难题是留不住人,书中提出迈向强县兴镇富村的未来需实行“就地村镇化”,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强化县城承载力,从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有归属感、幸福感,吸引更多人向城镇集聚。我对此深有共鸣,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不是简单地把人“圈”进城里,而是要让人在城里能扎根、有奔头、过上好日子。这不仅仅是发展手段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要实现从“以物为本”的城镇建设转向“以人为本”的福祉创造。过去,安仁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往外地跑,很少留在本地就业,导致城区人口少,城镇化率较低。如今,我们把“补公共服务短板”与“完善住房保障”结合起来,聚焦“留得住、过得好”的本质需求,通过稳就业购房补贴、随迁子女“零门槛”入学、社保跨省衔接等一系列政策,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住有所居、心有所安”的保障体系,让群众“住得舒心、上学安心、看病放心”,推进“仁者安仁”取得更大实效。截至今年,安仁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64万,城镇化率跃升至51.02%,标志着安仁这座传统农业县的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农民变市民”的进程按下加速键。

当前,安仁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聚焦“神农药都、农业强县、制造新区、仁者安仁”目标定位,真正把“小县大城”的发展蓝图,转化为安仁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民生福祉,为全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更多“安仁实践”。

(作者王洪灿系中共安仁县委书记)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微信公众号

一审 | 张倩佳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编辑:张倩佳 见习编辑 胡云可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