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所著《大国三农讲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线,系统梳理我国“三农”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战略起源,系统阐释我国“三农”实践路径与理论创新,深入探讨“大国”与“小农”辩证关系,深刻揭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内在逻辑,为认识“三农”历史打开了新视野、理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新遵循、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新路径。书中用15个专题系统讲述“三农”工作核心要义,精准阐明“三农”工作战略地位,深刻剖析“三农”工作发展难题,详细解读“三农”工作政策落地的难点与热点议题,既是了解国情、农情的必读图书,也是指导“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南,更是展现“大国三农”治理方案的顶层设计。作为农业农村战线的实践者,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把书中精髓转化为践行“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对做好“三农”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更坚定的方向。
锚定“粮食安全”根本底线筑牢“三农”工作“压舱石”
《大国三农讲义》开篇即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首要考题,小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力量”。这一论断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守护“粮袋子”既是政治责任,更是发展根基。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松动
书中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针对丘陵地形特点,我们重点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专项整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望天田”改造成“高产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探索“稻+油”“稻+菜”轮作模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田”。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不含糊
书中强调“科技是破解小农生产效率瓶颈的关键”,我们将聚焦小农用工多、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一方面,建强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组织农技人员下沉田间,手把手教农户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另一方面,引进推广小型轻便农机,解决农机下田难问题,推动粮食生产从“人工化”向“机械化”转变,切实降低生产强度、提升单产品质。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打折
书中提到“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得实惠,才能调动积极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同时兼顾小农户利益,通过“补贴+服务”提供农资集中采购服务,降低成本。此外,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有效化解种粮风险,让农民种粮有底气、有保障。
激活“小农转型”内生动力找准乡村振兴“突破口”
《大国三农讲义》深刻指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小农现代化,只有让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乡村振兴才有坚实基础。”当前,我县经营规模5亩以下的小农户占比超80%,推动小农转型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
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让小农户共享规模效益
书中强调“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桥梁”,我们将构建“县有服务联盟、乡有服务中心、村有服务站点”体系,围绕粮食、果蔬、烤烟等主导产业,推出“全程托管”“菜单式半托管”模式:针对无力耕种的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销”全流程服务;针对有耕种能力但缺技术、机械的小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机械收割等单项服务,让“小规模经营”享受“大规模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以“特色产业”为依托,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书中提出“立足地方特色资源,让小农户嵌入产业链、分享价值链”,我们将依托富硒资源优势,支持富硒龙头企业、富硒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分红返利,保障小农户生产与增值收益;鼓励小农户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如普满乡富硒烤烟、宅候村富硒大米,通过统一品牌、标准、销售,让“土特产”卖出好价钱。
以“数字赋能”为抓手,让小农户对接广阔市场
书中指出“数字技术是打破小农信息壁垒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加快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建设,为小农户提供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搭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追溯,通过“扫码知溯源”提升可信度,助力小农户实现“优质优价”。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局搭建共同富裕“连心桥”
《大国三农讲义》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工程,需通过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依托紧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动城乡融合是践行“国之大者”的重要方向。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书中强调“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的硬件基础”,我们将重点推进交通、水利、通信一体化建设。交通上,加快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实现“村村通双车道”“组组通硬化路”,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水利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通信上,加快5G、光纤宽带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享受高速数字服务。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书中指出“公共服务是城乡融合的软件核心”,我们将聚焦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大投入。教育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名校+薄弱校”“城区校+农村校”集团化办学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医疗上,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养老上,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村级养老+居家养老”模式,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难题。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书中提到“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动力源泉”,我们将重点做好引才回流工作,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支持。着力抓好导资下乡工作,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三农”金融产品,破解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大力推进促技下沉工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先进技术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凝聚“三农”发展“向心力”
《大国三农讲义》反复强调:“‘三农’工作是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需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同推进。”推进“三农”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整合力量、形成合力。
强化党建引领保障
书中强调“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重点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化“党建+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发展产业、服务群众、参与治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良好局面。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书中指出“‘三农’工作需各部门密切配合”,我们将建立“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会,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确保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资源同投,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形成“一盘棋”格局。
强化群众主体作用
书中明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倾听农民呼声,让农民全程参与乡村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不搞“拍脑袋”决策、“一刀切”推进。同时加强农民思想引导与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让农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为农民、乡村振兴靠农民”。
《大国三农讲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是“国之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农村战线工作者,我们将把书中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锚定粮食安全底线、激活小农转型动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系统协同推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蒋中平系嘉禾县委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编辑:谢莉娜 见习编辑 胡云可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