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艳为儿子绣制的陆军图
夫妻携手的奋斗画卷
“现在真的有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杨红艳指着手机里自制的柱状图笑意盈盈。她既是湘南学院医学部副部长,也是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10班的班主任。今年,她班上48名学生中有38人考研上岸,足迹遍布全国19所高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她将临床经验融入课堂的执着。2025年,湘南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双双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杨红艳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完善教学体系的身影,成为同事眼中最美的风景。
丈夫曹元修的“军功章”则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而他常挂在嘴边的“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一样要为国家作贡献”,早已成为刻在骨子里的行动指南。从军21年,他两度荣立三等功,把青春热血融入国防建设;转业后,他在市工信局深耕15年,获得多项荣誉。获评“全省无线电管理先进工作者”时,他在获奖感言里强调:“军装脱了,但军人的担当不能丢。”即便如今两鬓染霜,他在同事眼里依旧拼劲十足,而他总笑着分享:“把每件小事做好,就为国家作贡献。”
曹元修保持着早起做早餐、下班回家做晚饭的习惯。“今天我加班晚了半小时,一进门就闻到了红烧肉的香味。”杨红艳脸上漾着幸福,“他总说‘你守护学生,我守护你’。”这份默契,让“奋斗夫妻档”的故事传为佳话。
“社会大爱”的文明实践
“杨妈妈、曹爸爸,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今年夏天,曹扬毅报喜的微信让杨红艳红了眼眶,曹元修则把录取通知书的照片珍重地存入手机。
这个曾因贫困濒临辍学的郴州男孩,自2021年起接受夫妻二人的资助,如今已成长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远在贵州毕节的周冷雪,从小学二年级起接受资助,如今已是初三学生。每年2000元的资助款,承载着夫妻俩持续八年的爱心接力。
作为省人大代表,杨红艳的“为民清单”一直在更新:2024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重视本科层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获评湖南省重点建议,推动全省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升级。
今年9月,她耐心劝导一名爱打架的男生写下承诺书,并转赠《雷锋的故事》,语重心长地叮嘱:“老师期待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临床医生到大学教师,从诊室到教室,杨红艳始终践行“生命有限,服务无限”的誓言。
曹家铭在进行志愿服务
军功章里的家国情怀
“1109天。”杨红艳脱口而出的数字,是儿子曹家铭入伍的天数。2022年9月16日,这个年轻人放弃高薪工作穿上军装,如今已是南部战区“四有优秀士兵”,2025年9月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
“拿到第一笔工资就给我们各发了520元红包,今年探亲还用津贴给我们买了车。”曹元修翻着手机里的照片,铁汉柔情尽显——儿子入伍前,他特意请人书写“军魂”长幅相赠;妻子绣制纪念儿子入伍三年的陆军图时,他默默拍下视频并配诗:“共绣陆军珍珠画,望子成龙报春晖。”
孝心同样浸润在细节里。“这次国庆去郴州红色景区,带着妈妈一起!”曹元修口中的“妈妈”是杨红艳的母亲,年过八旬仍喜欢跟着女儿女婿“红色打卡”。从2016年开始,家庭红色之旅从未间断,今年8月夫妻俩精心规划了“将帅故里行”,雷锋故居之行后两人还特意买来《雷锋的故事》研读,“雷锋热爱生活的阳光心态也特别打动我们”。
夫妻俩的“红色之旅”
泥土里长出的文明根脉
“周末回乡下种地,比逛商场有意思!”夫妻俩的共同爱好,是在老家的菜地里侍弄瓜果。曹元修还爱看书,常戴着老花镜一读就是一下午;杨红艳的绣花绷上,“龙凤呈祥”“五福临门”等绣作陆续完工,“给儿子到时布置婚房用”。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源自父母“勤学上进、仁爱他人”的教诲,更在红色教育中愈发醇厚。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说起雷锋精神,曹元修打开了话匣子。这个平时沉默的汉子,会在妻子加班时热好饭菜,会在岳母生病时彻夜陪护,用行动诠释着“螺丝钉”的坚守。而杨红艳绣品里的一针一线,曹元修诗篇里的一字一句,正是文明家风最生动的注脚。
四块牌子,一生坚守。当国庆的红旗即将飘扬,杨红艳和曹元修正计划带着母亲重走郴州红色景区。“把红色基因传下去,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家庭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支撑社会文明的参天大树。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