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芙蓉国评论|石榴结籽同心 民族携手同行

作者:廖文莉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10-24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承载了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并呈现出各个民族在时代浪潮中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的壮丽景象。在历史维度与现实实践之间,在文化认同与经济发展之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也凝聚着各族人民共同心声。

血脉相通,彰显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深深植根于各个民族之间长期以来的交往和交融之中,从较早时期民族迁徙和互通婚姻,到历史上政治联姻和人口流动等,各民族间始终保持着血缘上的紧密联系,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感人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这种血脉相融既表现为历史典籍记载,又延伸至社会生活,多民族家庭应运而生,各民族交错杂居居住格局也推动着各民族间血缘关系的加深,这一血脉相连的关系,塑造了民族间的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不管是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集体行动,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和谐相处,都生动演绎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感情,使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亲密无间。

文化共融,深化信念相通。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所在,也是民族和睦的精神灵魂,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互相借鉴,渐渐形成多元而统一、和谐共存的文化模式。从古代制度借鉴、艺术交流,到现代文化创新和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天下大同”和“和合共生”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各个民族的普遍追求。由“六合同风”政治理想到“四海一家”社会愿景,这些共有价值取向给中华民族共同体带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深层的文化认同,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经受历史的变迁,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凝聚力,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格局到近代以来对外国的抵御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的团结一直是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在当今社会中,这一共同信念更加珍贵,面对复杂多样的外部环境以及艰巨的改革与发展任务,各族人民有意识地维护国家统一,践行民族团结已经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依托。

经济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是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地大物博,各区域资源禀赋不尽相同,这一差别给不同民族经济互补提供了有利条件,自古以来丝绸之路贸易,至当代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交流一直是沟通各民族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入之际,民族间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如“西气东输”管道中流过的,就是西部地区能源,它照亮了东部千万户人家的灯光;东部省份向西部民族地区提供援助,带给西部民族地区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共同增长。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不同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既提高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又加深了相互情感联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尊重历史规律和跟上时代步伐。中华民族是命运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唯有民族之间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才能够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并分享这一伟大的时代光彩。

一审:谢莉娜

二审:张明

三审:陈莉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