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正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提升学生在适应环境、情绪调适、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
这一举措引发众多网友支持、点赞。孩子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将挫折教育提升至国家教育战略层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加速转型的今天,青少年面临的成长压力前所未有。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低龄化趋势。6—16岁在校学生精神障碍总患病率达17.5%,相当于每6个孩子中就有1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恰当的挫折教育,能够通过科学设计的逆境体验,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与问题解决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的真谛,在于赋予孩子在面对人生挑战时保持内在平衡与前行勇气的心理资本。这种韧性的培养,将成为他们穿越人生风雨的宝贵行囊。
然而,理想在落地时仍需跨越现实的沟壑。实践中需谨记:挫折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而非挫折,不应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吃苦耐劳,更要重视心理韧性的构建。具体而言,应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网络:首先,挫折教育应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通过项目式学习、体验式活动等途径自然渗透,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认知意识、抵抗挫折的意志品质、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以及受挫后的自我调节本领。其次,教师与家长需接受系统培训,掌握识别与引导心理困境的专业能力,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波动与心理困扰,成为他们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最后,心理健康监测系统应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并重,既要关注风险预警,也要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福祉,也牵系民族未来与社会和谐。青少年时期心理敏感且复杂多变,尤其需要关注和引导。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家庭和学校就是“种花人”与“护花人”。唯有重视心理韧性与积极心态的培养,才能让他们长出面对风雨的坚韧翅膀,从容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一审 | 龙琦钰 见习生 胡云可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