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正文
机器轰鸣,叉车穿梭。11月5日,在郴州高新铜业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内,光亮的铜杆、铜线从自动化设备中源源不断地产出,随即被运往仅一墙之隔的下游企业。这条高效协同的生产线,不仅是企业逆势增长的缩影,更是郴州产业向“新”而行、向“智”升级、向“绿”转型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郴州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脉搏,着力构建“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聚链成群、科技创新势能跃升、经营主体扩量提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规划引领,聚链成势
产业升级,规划为纲。郴州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总蓝图,明确11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发展“图谱”,推动要素精准集聚、持续发力。
全市园区围绕“两主一特”“一主一特”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特色突围。永兴稀贵金属、嘉禾锻铸造、临武锂电、宜章光电显示等县域板块如繁星闪耀,竞相绽放,形成多元共进的产业格局。
链式思维进一步激活发展动能。郴州坚持“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并举,依托“链长”统筹、“链主”引领,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高端化迈进。中国五矿、湖南白银等龙头企业带动上千家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全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到今年底预计能突破1300亿元;围绕锂电新能源开展精准招商,构建从采矿选矿到材料制造、回收利用的闭环链条,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的高效协同。
10月29日,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锂渣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以显著低于行业水平的成本和超过90%的锂回收率,实现锂渣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为临武锂电产业链中游的标杆项目。目前,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已引进锂电企业28家,“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形。
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注入温暖底色。郴州积极争取并用好省“湘十条”“锂十条”等政策,出台市级配套文件,构建有力支撑体系;创新实施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制度,2501名专员化身“贴身管家”,“企业家日”“林邑茶话会”传递城市温度;“一网通办”“企业无扰日”等机制大幅压缩涉企检查频次,“身在郴州、办事无忧”成为闪亮名片。
科技赋能,绿意生长
走进永兴贵研资源有限公司电解车间,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流程电解银技术”将生产周期从48小时压缩至22小时,能耗降低40%,银粉纯度达99.99%。这背后,是郴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焕新的坚定决心。
在永兴,金业环保首创“废渣-岩棉”资源化技术,年处理废渣50万吨,新增产值3亿元;雄风环保开发“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工艺,将稀有金属提取率提升至95%。创新不仅提升了效能,更推动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目前,永兴已成功创建1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4家;晶讯光电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建勋环保荣获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标杆企业。
在资兴市东江湖畔,一场“冷水孵热产业”的绿色实践同样引人注目。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凭借“水制冷+绿供电”的双重优势,以国际领先的节能水平,成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标杆。
科技创新势能的跃升,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郴州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健全“揭榜挂帅”机制,谋划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构建以郴江实验室为核心的高水平科创平台体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中试基地均实现“零”的突破,一批原创成果加速转化落地。在制度创新方面,郴州同样敢为人先,全国首倡“可持续发展宣传月”,率先成立示范区建设志愿者协会。此外,在全省率先探索水权交易、碳排放交易;落地全省首单中试保险,打造“科技服务超市”……一系列改革探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制度动能。
创新成果丰硕,数据显示,近年来,郴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实现翻倍增长,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国省级创新平台数量均呈数倍增长,10项成果入选“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
育强主体,融通创新
10月24日,在湖南恒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拆解车间内,操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系统对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精细拆解与分选。通过多项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实现运营成本下降30%、资源利用率与产能双提升,今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其活力关乎产业生态健康。郴州通过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推动经营主体扩量提质。建立企业培育库,实施“小升规”专项行动,对领航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桂阳百德金、永兴贵研双双跻身百亿企业方阵,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放活力持续迸发。在北湖区湘南光电产业园,达诺科技生产的超薄随身移动Wi-Fi成为跨境电商爆款,预计年销超400万台,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的跨越;在嘉禾高新区,大前智能自主研发的26米超大型双动柱龙门加工中心成功下线,突破行业技术壁垒。企业落户仅三年,就凭借“企业攻关+本地配套+科研支撑”的“嘉禾协同创新”模式,快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队列,年产值达1亿元。
园区共建、服务优化、环境提升等举措协同推进。郴州积极探索“招商合作”“伙伴园区”“飞地园区”等模式,与19个园区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湖南营商码”实现园区企业全覆盖,“批供同步化”供地改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涉企检查频次大幅压缩,亲商重商氛围日益浓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数量达11.44万户,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创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689家,省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
从传统产业智能改造到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从技术突破到绿色转型,从龙头引领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郴州正以“攀高向新”的昂扬姿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唐思思
三审 | 刘小飞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