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正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11月9日,湖南把专场招聘会开到了海河之滨,一次性拿出7800余个岗位,并随岗派送政策、服务“大礼包”,向津门高校、向海内外人才抛出“橄榄枝”。没有花哨的标语,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实打实的岗位、掏心掏肺的条件、立等可办的服务。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速递”,再次昭示一个朴素道理:谁把人才视作“第一资源”,谁就能在区域竞争的赛道上赢得“第一动力”,把“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以岗位为支点,撬动有效供给。7800余个岗位,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湖南立足“3+3+2”产业集群、面向“三新一高”主攻方向,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测算、精准画像后的“靶向发布”。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金融……每一条产业链的“招贤榜”背后,都对应着一张技术路线图和一份时间表。企业“缺什么”,政府就“补什么”;产业“往哪走”,人才就“往哪聚”。岗位与产业同频,供给与需求适配,避免了“人到岗不明、才到用不成”的结构性浪费,也让人才从“落地”那一刻起就与湖南发展同轴运转、同向发力。
以政策为磁石,放大引才乘数。引才留才,说到底要靠“政策诚意”对冲“机会成本”。湖南此次带去的“大礼包”,把生活补贴、购房补贴、项目资助、建站补助等“真金白银”一次性摆上台面,更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就医绿色通道等“关键小事”写进条款。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金额大小,更在于向市场、向社会传递鲜明信号:湖南把人才当作“城市合伙人”,愿意与人才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愿意以长期主义视角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当政策预期稳定、兑现机制透明,人才自然愿意用“脚”投票,用“心”扎根。
以服务为桥梁,打通落地堵点。引才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服务细节上。湖南在现场设置“一站式”服务专区,同步上线“一网通办”信息平台,把政策咨询、简历诊断、面试指导、落户代办等碎片化环节整合为场景化体验,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友座谈、校企对接,建立起与高校、校友会的常态化联系,把一次性招聘延伸为持续性培养,把单场活动升级为长期合作。服务链条越完善,人才落地就越丝滑;生态温度越舒适,智力效应就越持久。
“聚才而用之,则事业可成。”从“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到“潇湘人才工程”,湖南对人才的渴望从未停歇,对人才的重托始终如山。天津站专场招聘只是“智汇潇湘”版图上的一个坐标,只有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把第一动力升级为第一优势,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行稳致远。
(编辑:张倩佳 二审:张明 三审:肖勇)
编辑: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