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福城网评丨用“边角料”织就民生“幸福网”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响晴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11-11


香雪桥下的灯光更亮了,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居民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谁能想到,这片1952平方米的空地,两年前还是杂物堆积的“城市伤疤”?苏仙区白鹿洞街道龙门池社区将桥下闲置空间改造成篮球公园的实践,不仅让“边角料”变成了“香饽饽”,更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城市闲置空间的盘活利用,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而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工程,是用治理智慧为市民编织“幸福网”的生动注脚。

作为郴州典型的老城区社区,龙门池社区人口密集、房屋老旧,公共服务设施本就“先天不足”,而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健身需求与空间供给的矛盾愈发突出。偏偏香雪桥下这片空地,在2022年临时菜市场关停后,成了“遗忘的角落”——垃圾乱堆、杂草丛生,不仅浪费土地资源,更因无人管理埋下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成了社区治理的“老大难”。

民生需求在哪里,治理重心就该到哪里。社区没有把这块地简单“围起来”或“等靠要”,而是直面居民“健身去哪儿”的呼声,引进专业机构盘活空间:1952平方米的空地被改造成标准化塑胶篮球场,加装夜间照明灯让傍晚锻炼不再摸黑,添置休息长椅供居民歇脚,甚至细化到根据居民作息划分免费与低收费时段——清晨、午后对老人孩子免费开放,傍晚黄金时段适当低收费维持运营。如今,老人在这里打太极,年轻人组队打球,孩子们放学后奔跑嬉戏,曾经的“痛点”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甜点”。这种“需求导向”的改造,正是民生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鲜活实践。

城市治理千头万绪,闲置空间的盘活尤其考验智慧。这类空间往往小而散,产权复杂、改造难度大,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龙门池社区的破题之道,在于跳出“政府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社区负责统筹协调,解决场地权属、居民意见统一等问题;引进的专业机构则负责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既保证了场地标准化建设,又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可持续。这种“社区主导+专业运营”的模式,既避免了政府投入的重复浪费,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优势,让“老大难”变成了社区治理的新亮点。

近年来,郴州在老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中,始终坚持“一空间一策”:有的闲置厂房变身文创园,有的废弃角落改造成“口袋公园”……这些实践共同指向一个逻辑: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但民生需求无限,唯有像“绣花”一样精细规划、精准施策,才能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让改造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民生幸福,从来不只是高楼大厦的“面子”,更在于家门口的“里子”。对于郴州这样的老工业城市而言,老城区人口密集、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健身难”“活动难”是许多居民的共同感受。而闲置空间的盘活利用,恰恰为破解这类民生难题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径。它不需要大拆大建,却能通过“微改造”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它不追求“高大上”的地标效应,却能让“全民健身”“老有所乐”等政策落到实处。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从香雪桥下的篮球公园,到遍布郴州街头的“口袋公园”“社区书屋”,这些闲置空间的“华丽转身”,证明了民生幸福不在远方,就在居民家门口的每一个细节里。未来,期待郴州能有更多这样的“金角银边”被点亮,用空间的“存量盘活”换取民生的“增量幸福”,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审 | 谢莉娜  见习生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编辑:谢莉娜 见习生 余丞林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