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正文
近日,在汝城县龙虎洞灌区,水管员轻点遥控,支渠水闸便缓缓打开,连片椒田随之迎来潺潺清水。这套智能化灌溉系统,不仅让源头活水想来就来,而且使精准供水可控可交易,实现了节水与增效的双赢。
近年来,郴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落实省委提出的“作为湘江上游,郴州水要更好”要求,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系统构建起“四水联动、八水共治”的“水立方”模式,“郴州好水 生活更美”品牌越擦越亮。
确保水安全、用好水资源是基础和前提。面对水利设施老化、水资源管理粗放等问题,全域实施“百河千库万塘整治”,新增调蓄能力2.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67.7万亩;实施东江引水工程,解决200余万人用水需求;建成嘉禾等4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52%,城乡饮水安全覆盖率持续保持100%。
节水增效成为用好水资源的一大亮点。汝城县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将管网漏损率从36%降至3%以内,成效居全国前列;龙虎洞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入选“珠江流域节水实践十佳典型案例”。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9.5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75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用水双控目标。
保护水环境、优化水生态是重点和关键。各地打出“治水+治矿+治污”组合拳。东江湖健全跨区域协调保护机制,水质连续9年保持Ⅰ类。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和黑臭水体整治,全市53个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绿色矿山增至89家、数量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覆盖,城区污水收集率跃升至71.84%。426个“水美湘村”与30条省级“幸福河湖”共同描绘出人水和谐新图景。
做大水产业成为“两山”理念在郴州的生动诠释。“冷水”催生的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节能水平世界领先,“热水”打造的汝城温泉荣获“中国最佳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此外,“净水”滋养的啤酒、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绿水”孕育出334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碧水”点亮雾漫小东江、仰天湖、九龙水寨等景点,“山水画卷 郴州相见”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创新机制为加强水管理注入强劲动能。率先推出“取水贷”,累计授信1.35亿元助力小水电绿色转型;实施水资源特许经营等项目,盘活水利资产近30亿元。水权交易、水旱灾害防御网格化体系、“委员河长”等创新举措相继落地见效,以工代赈模式带动约6000名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实现工程推进与惠民增收双赢。
与此同时,弘扬水文化与彰显水科技融合并进,系统梳理112处水利遗产,深入挖掘“雄关渠”“铁姑娘连”等治水故事,高标准建设“郴州水世界”主题展馆,向世界展现人水和谐的郴州实践。
一审 | 张倩佳 见习生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