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 正文
11月14日下午,郴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一体化学习工作站里一片繁忙。数控加工机床规律的运转声与清脆的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李郴穿行在各组学生之间,时而驻足指导操作,时而俯身查看加工作品。

“传统机床像经验丰富的老工匠,雕刻靠的是手感与经验;而数控机床就像高精度雕刻机,只需输入数字化的‘图纸’,就能自动精准复现。”李郴一边巡视学生操作,一边向记者解释道。作为郴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的专职教师、教研组组长,他在这间一体化学习工作站里见证了一批批学生的成长。
一体化学习工作站门口的玻璃展柜,记录着师生们的创新足迹。从航空母舰模型、冰墩墩到无人机,每件作品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这件是为廉政微电影《系不上的扣子》制作的奖杯,”李郴指着展柜中央的作品介绍,“我们使用五轴加工中心,独立完成了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
李郴与“智能制造”的缘分始于2003年。从长沙理工大学(前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协助父亲经营印刷厂。2005年,面对传统印刷行业的转型压力,他敏锐地捕捉到数控加工技术这一新兴领域。“数控技术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他回忆道,“这个发现让我选择进入郴州技师学院深造数控专业。”
数控加工的魅力,在于将数字世界的精准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精工。李郴深有体会:“在这个领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加工精度可达微米级别甚至更高,当你通过编写代码,将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变为触手可及的实物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2008年学成毕业后,恰逢母校招聘实习教师。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教育的热忱,李郴开启了教书育人的新征程。从此,他的人生与“智能制造”紧密相连。
深耕教坛十余载,李郴不仅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技工院校教学标兵”“郴州工匠”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也屡获佳绩,累计获奖已达十余次。然而在他看来,比这些光环更珍贵的,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传承。他表示:“技术能手只能反映个人水平,而教师的责任是把知识和技能传递下去,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教学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了教好新工艺、新技能,我自己也必须不断钻研前沿技术。”

2018年,他牵头成立“湖南省李郴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了智能制造和数控综合加工两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引进了五轴加工中心和智能制造产线,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五轴工装夹具。“我们送教师外出培训,请专家进校指导,推动团队在多轴加工等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
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工作室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设计来源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教研团队正在开发数控铣和数控车两门工学一体化课程。”展望未来,李郴目光坚定:“我希望工作室能成为‘工匠成长的摇篮’,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我个人也将在多轴加工与精密测量技术上持续突破,挑战更高精度、更复杂的工艺。”
一审 | 邓金秋 龙琦钰
二审 | 朱俊铃 张明
三审 | 周喜林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