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界线、界线在哪里、是什么地类……这些在图上一目了然,为我们巡田带来了极大便利。”2月23日,在资兴市罗围社区,“田长”曹明伟指着手机上的耕地保护“一张图”告诉笔者,近期,该辖区通过“一张图”仅用时3天便成功处置一起侵占耕地行为。
目前,资兴市13个乡镇自然资源所所长、39个一级“田长”、472个二级“田长”都下载了耕地保护“一张图”,随时随地打开手机便能精准掌握辖区耕地位置、面积、质量和耕地使用情况等信息。巡田过程中若发现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田长”可即时定位上报,实现巡田“掌中可视”。
资兴市地处岭南山脉,属典型山区,为八山一水半田半庄园格局。坡耕地、望天田、人耕肩挑地多,机械化耕地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近年来,资兴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该市强化组织领导,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相继出台《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资兴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动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建立了市长、乡镇长、村支书、村组组长四级“田长制”监管网络,实现耕地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
为有效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保护范围确定难、违法占耕案件监管难、田长巡查效率低等系列问题,资兴市强化保障,通过科技赋能,为耕地保护提供智慧支撑。
该市整合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资料,将不同坐标系转换为统一的“国家大地2000坐标系”;将所在地的耕地范围导入手机卫星地图上,制作了耕地保护“一张图”,将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以图管地。在项目选址阶段,通过套合耕地保护“一张图”,可以及时提出合理建议,优化项目用地范围,减少耕地占用现象,杜绝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同时,工作人员通过ArcGIS制作KMZ文件,将各级“田长”在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卫星监测等地方反馈的问题,及时发送给乡镇自然资源所、相关“田长”。乡镇根据KMZ文件指定的位置,及时核查,对有问题的图斑及时整改、恢复,实现“早发现、早制止”,将耕地违法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形成“地动我知”的工作状态,从源头上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对耕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提高耕地保护工作效率。”资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