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科研人的二十载筑梦路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10-31 17:29:47

“把初心装进反应釜,让理想瞄准200%转化率,让青春在每一次放热中升温,在每一轮冷凝中升华。”10月31日,郴州高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拥军谈及科研初心,眼神坚定而明亮。这位从湘南学院走出的“草根”科研人,用20年的坚守与创新,带领企业从初创小作坊蜕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让国产稀贵金属催化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在全球市场绽放“中国智造”的光彩。

实习结缘 废旧厂房里的科研起步

2004年,湘南学院大三学生杨拥军,怀着尝试的心态进入初创的高鑫铂业定岗实习。他所学的催化材料研发与应用化学专业,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让他明确了自己的事业方向。身为岳阳人,杨拥军在郴州完成大学学业后,毅然选择扎根在这家初创企业。在他心中,郴州不仅有优良的营商环境,能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空间,更是一片可以安放理想、适配生活的热土,这份认可让他坚定地在郴州开启自己的职业征程。

“那时公司所有产品都要从小试、中试、产业化一步步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2005年公司让他牵头从永兴提取黄金白银生产的王水不溶渣中开发新产品,制备三氯化钌。当时,实验室条件简陋到令人难以想象。没有通风橱,就用废旧pp板焊接改造;缺少实验装置,就自己画图找玻璃工定制;没有高纯氩气,就抬着设备到隔壁企业焊接。

最艰难的时刻,公司账上仅剩3万元,实验却屡屡碰壁,杨拥军连做梦都在琢磨过滤、结晶的步骤。“那段时间脸都是黑的,全靠一股不服输的劲撑着。”关键时刻,市科技局10万元的扶持资金让项目得以续命。2006年底该公司第一批三氯化钌产品成功下线,这个在简陋条件下诞生的产品,至今仍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

求学归来 锚定“国产替代”破局之路

实践的深入让杨拥军愈发感受到知识的欠缺。2007年,他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工业催化硕士,在导师的开放式培养模式下,他自主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路线,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两年间,他不仅扎根实验室深耕理论,更跑遍多家催化剂使用企业,采集1000多组工业数据,练就了对科研成果“一眼看穿”的敏锐洞察力。

毕业时,深圳、上海的企业向他抛出高薪橄榄枝,但他却带着几箱文献资料又来到了郴州。“因为只有那间不足300平方米的中试车间,才能让我把论文真正变成产品。”这份对科研转化的执着,让他再次扎根郴州。

硕士归来的杨拥军,将“替代进口”作为核心目标,开启了技术攻坚之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3%纳米晶铂炭催化剂,以1.71nm的平均粒径,创新实现一步法合成新型除草剂,替代传统两步工艺,为客户降低70%催化剂成本;3%钯炭催化剂打破抗蚜威中间体核心催化剂依赖英国进口的局面,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钌催化材料回收技术将回收率从75%提升至96%,斩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20年间,杨拥军带领团队攻克50余项独有技术,拿下21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0余篇主导制定2项国标、2项团标,让高鑫材料从昔日的小作坊,成长为服务中石化、庄信万丰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持续深耕 向半导体“补链”发起冲击

“科技是国之利器,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筑牢产业链自主根基。”杨拥军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如今,他们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4%以上投入研发,建成湖南省铂族金属资源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湘江新区设立3500万元飞地实验室,吸引8名硕士扎根郴州专注技术研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杨拥军的目标更加坚定,“接下来要把稀贵金属电子级化学品做到6N级,打破国外垄断,为国产半导体‘补链’。”这份执着源于他对行业的深刻认知,更源于二十载科研路上的坚守。

“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人生的花就开在哪儿。”杨拥军将时间倾注在催化材料研发中,让人生之花绽放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环保治理的千家万户。这位“草根”科研人的成长故事,不仅书写了一名企业家的创业传奇,更向青年学子传递着坚守初心、深耕实干的力量——把理想融入产业发展,把青春献给科技创新,平凡的坚守终将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一审 | 曹琛 见习生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翔 编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