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网评 | 秸秆治理需打“持久战”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5-10-31 17:31:30

近日,安仁县金紫仙镇的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收割机轰鸣作响,秸秆粉碎还田散发的清香取代了往年秸秆焚烧的呛人浓烟。作为全县粮食生产大镇,金紫仙镇通过宣传引导先行、转化措施跟进、监管保障兜底的治理路径,有效提升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成效,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田野,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今日郴州10月31日刊发)

长期以来,秸秆禁烧陷入“屡禁不止”的怪圈,根源在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堵”,缺乏替代方案的“疏”。安仁县金紫仙镇的突破在于抓住了“转化”这个关键——将秸秆从“废弃物”变为“资源库”,让农民从“被动禁烧”转向“主动利用”。

秸秆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有些地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在技术升级、机制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

第一,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秸秆利用向高附加值延伸。当前秸秆利用以还田和饲料化为主,技术门槛较低、经济效益有限,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科技资源,探索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路径。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秸秆生物质发电、制沼气等技术,对接周边能源企业建立收购渠道;另一方面,推广秸秆种植食用菌、制作有机肥等模式,提升单位秸秆的经济价值。

第二,完善收储运体系,破解“小农户收集难”痛点。对于小农户而言,秸秆收集、运输、存储的成本往往高于直接焚烧。可借鉴“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由政府统筹建设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配套小型运输车辆和仓储设施;同时培育本地收储合作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小农户提供“代收集、代运输、代存储”服务。此外,可探索“秸秆银行”机制,农户将秸秆存入“银行”,按重量兑换化肥、农药或现金,降低收集成本的同时,激发主动参与积极性。

第三,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激活多元主体内生动力。秸秆治理的可持续性,最终依赖于主体的主动参与。我们可以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农业补贴范畴,对购买粉碎设备、建设收储设施的主体给予补贴;设立“生态农业示范户”评选,对连续三年零焚烧、综合利用成效突出的农户颁发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此外,可探索“碳汇交易”试点,将秸秆还田减少的碳排放量折算为碳积分,通过碳市场交易转化为经济收益,让绿色行为真正“有利可图”。

秸秆禁烧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当禁烧的压力转化为利用的动力,当政府的引导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当生态的保护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就能走出一条“环境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共赢之路。

一审 | 曹琛 见习生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翔 编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