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传统文化根基下的地域抒写——浅谈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的现代诗歌

作者:瓦楞草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3-27


湖南“70后”诗人谢名健习诗多年,其长期执教中学语文的经历,丰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为诗歌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加之,他热衷于地域文化的诗意探寻,从而提升了诗作的文化深度与广度。近期,谢名健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面世,进一步见证了他立足地域的诗性抒写。《我见桂阳多妩媚》分为“蓉城烟火”“山水画卷”“人事春秋”“文赋诗词”四辑,其中前三辑为现代诗歌,以下是笔者在阅读基础上对这部诗集中的现代诗歌进行浅析和探索。

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由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的现代诗歌文本来看,谢名健诗歌受到传统文化渗透或影响颇深,其诗在传统元素的运用、意境的营造、语言的创新、现代感受的融入等方面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紧密相连,使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深深影响其诗歌的创作,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思考时,往往会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审美标准的引导,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典雅、含蓄之风。

其一,传统与现代在诗中交融。由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可见,传统文化蕴藏丰富,其中包含典故、传说、风俗等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诗歌的抒写中,能够为诗歌增添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独特的韵味。

例如,在诗歌《七里街》中,“四十八口井都唱柳词”提及对于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反映出传统文化中诗词对现代人的影响;“你会看见王安石在变法”和“还会听见苏轼念小乔初嫁了”分别提到了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这种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融入诗歌的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遵制先忧后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先忧后乐”源于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一种为国家和人民担忧、奉献的精神。这些诗歌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再如,在诗歌《舂陵江国家湿地公园纪要》中,“二十四个节气,如二十四条船,出航又归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变化和农事活动,这句诗将二十四节气比作船,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循环,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雾里戏台明灭,歌吹隐约,化作山的妩媚”描绘了雾气中戏台的隐约之美,以及歌声、音乐与山川景色的交融。戏台和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而山川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描绘的主题。这句诗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水道依势,铺排十万文章,摆酒席,吹唢呐”,其中的“水道”可以理解为江河或溪流,它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延续。而“文章”“酒席”“ 吹唢呐”则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和社交活动。这句诗通过对水、文化和社交活动的描绘,展示了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些例诗笔者认为,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在现代诗歌中融入传统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空间。这种融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二,营造意境,抒写传统之美。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用心描绘的情感空间,它通过细腻的抒写,独特的视角和象征手法展现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例如,《西河听水》一诗运用了“汀上芦苇”“临水的古树”“横江的木舟”等传统意象,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代表着自然、质朴和宁静,增强了诗歌的唯美意境;《书声,是青春拔节的声音》一诗提到了“秦时明月”“大唐的大漠孤烟”“宋词的二十四桥”等传统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营造了具有传统意境的氛围;《蔡伦井》一诗中,“汉字在此落户”表明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九千卷汉唐风骨”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化作塞北江南”一句,则通过纸将塞北和江南的美景呈现出来,营造出了一种追溯传统的意境。上述营造意境,抒写传统之美的例子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比比皆是,此处不再赘述。

其三,创新诗歌语言,传承与突破。通读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的现代诗歌文本发现,诗人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运用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使诗歌更富有韵味。同时,也尝试突破传统,创造出新颖的句式,展现出现代风格。以《湘南木雕》为例,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新颖独特的语言,如“着意全在持须间”“把自己镂成木雕”“木雕师身上有花窗、莲、龙驾雾、神龛与猛虎”等,这些诗歌语言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突破了传统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在传承与突破上,诗人通过对木雕的刻画,展现了对世俗、梦想和历史兴替的思考,同时也将木雕师的形象与木雕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艺术的相互依存,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而且,诗歌中提到“那些古老的时间是木雕忠实的随从”,将时间与木雕联系起来,暗示了木雕作为艺术形式的永恒价值,这句诗与“逝者如斯夫”形成对比,强调了木雕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的持久性。

毋庸置疑,这首诗歌在语言创新的同时,传承了木雕艺术的精神内涵。通过对木雕的描绘和思考,诗人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人类对美好的追求,由此可见诗歌中的语言、意象和寓意相互交融,能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透过这个例诗,笔者意欲强调的是,诗人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的众多现代诗歌之中,有效地将传统的意象与现代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的创新使诗歌既保持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又展现了时代的特色。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传统文化对诗歌的渗透和影响深远而广泛。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意象、主题和表达方式,使诗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又与诗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二、地域文化的呈现与抒写

阅读《我见桂阳多妩媚》可见,诗歌对地域文化的呈现与抒写,能够实现地域文化独特魅力的永久留存。在这部诗集的“蓉城烟火”和“山水画卷”中,诗歌作为高度凝练的文学表达形式,捕捉了地域文化的面貌和特色,并将其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其一,历史遗痕的呈现。“蓉城烟火”中,《十字街》《鉴湖书院小记》《大溪古村》《在魏氏宗祠》《曾瑀进士牌坊》《阳山古村》《斗余林边祠》《浩塘红燕杨梅园小记》等诗歌描绘了古蓉城——桂阳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方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例如,诗歌《十字街》中,诗人笔下桂阳城南的十字街是“《清明上河图》截下的一个片段”,其中“古风。慢生活。走石板路/贩夫的吆喝”与“灯笼、葫芦串、字画”形成一种地域风情的抒写,而“这是京城里/语句走散在市井/是市井中鲜活的图画”及“各种声音或远或近或低或高”,十字街“从宽走向窄,从窄走向宽”的描抒,都为读者勾勒出丰富的文化遗痕和多彩的民间生活。

此诗例可以验证,“蓉城烟火”中的一部分诗歌,呈现或延伸了地域文化。桂阳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诗歌传承,地域文化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传下去,后人也可通过阅读诗歌,了解到桂阳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演变,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

其二,地域自然的抒写。阅读“蓉城烟火”和“山水画卷”时发现,《当家瀑布》《卢家山水入画来》《十八里阳家》《微雨阳山》《大理冲即景》《只止青绿》等诗,蕴含诗人对地理自然细致的观察,突出了地域面貌的独特之处,其将自身对地理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融于诗句,令读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力量。

例如,在《当家瀑布》一诗中,诗人以“飞动的陡峭之声”“水流击石”等词语来形容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示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魅力;通过“翅翼”“小曲”“急速的水”等形象的比喻,让人能够感受到瀑布的灵动和力量。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并在“遇见了我。在最险处,我看见一匹急速的水/正把我纳入到飞满之中”的抒写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和相互影响。这种诗歌的抒写,传递出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使人更加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地域自然的诗歌占有一定比例,其重要意义是令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之美,还可以引发人对环境、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思考和体验。它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

其三,地域生活风貌的展示。阅读“人事春秋”可见,《立春》《再说说蝴蝶》《老铜壶》《小玩送我的坛子肉》《春节小结》《在昆曲交流会上想起戏台上的情景》《上班路上》《幸福的合照》等诗,呈现了地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人的情感抒写,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例如,在《立春》中,诗人描绘了立春这一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用“明天就去看千树梨花/在拜年的路上,十辆婚车/载着人间的美好穿过村庄,穿过春天”这句诗描绘对春天的美好期待,人们计划去欣赏梨花,而婚车则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穿过村庄和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并且,在“一个老奶奶,正站在门口打电话/看她的笑容,应该是与春天接通了”这句诗中,抒写一个老人打电话时的笑容,暗示她与春天建立了某种联系,可能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喜悦。而诗的结尾“表妹的朋友圈晒出了/刚出生的娃娃”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地域生活的面貌,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此例诗展示的地域生活风貌,在“人事春秋”中非常普遍,而笔者阐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由此断定,诗人谢名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的抒写,呈现了地域生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诗歌能够捕捉到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诗人通过抒写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地域生活的不同性。

其四,促进地域文化的对外交流。综合而言,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对地域的抒写,生动地展现了地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魅力。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地域建筑、自然景观、美食、传统习俗等元素融入诗歌中,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地域画卷。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我见桂阳多妩媚》一诗描绘了桂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现代发展,是这部诗集中的上乘之作。如,历史文化方面,诗中提到“辟幽地而置办书院”“古城字画”“汉韵唐风的大街”等,展现了桂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学风盛行、字画艺术以及传统建筑等;民俗风情方面,“品瑶王贡茶”“吃棋子肉、神仙鱼、方元的辣子”“讲蔡伦造纸、赵子龙智取桂阳的故事”等描述,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间故事传说;现代发展方面,诗中提到了“科技园区”“高速公路”等现代元素,展示了桂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就;自然景观方面,“山间养涧溪、怪石、竹风”“飞瀑落下九天”等句,描绘了桂阳秀丽的自然风光;地域特色方面,诗中的“周公之礼”“十字街头”等抒写,凸显了桂阳地域文明的魅力。结合例诗来说,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的众多诗歌集中抒写了桂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示了地域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这样的抒写,能够唤起地域之外的读者对该地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产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地域形象在诗歌中得到精心塑造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对外交流。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地域文化的呈现和抒写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可以将地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观点总体概括而言,笔者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地域文化的呈现和抒写两个方面出发,对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的现代诗进行浅析与解读,认为传统文化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赋予其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这部诗集传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同时,地域文化在诗歌中的抒写也具有展示地方特色、传递情感认同、传承文化遗产以及提供创作灵感等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它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也让读者能够领略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


简介:瓦楞草,本名于洪琴,吉林人,现居宁夏银川市。从事诗歌及评论写作,出版诗集《词语的碎片》。

编辑:段王洁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