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谭鉴军: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妨架上药生尘

作者: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6-25


“一定要坚持锻炼,少吃辛辣、油腻及冰冷食物。”6月17日,在宜章县天塘镇天塘村卫生室里,46岁的谭鉴军正在给来自县城的一位高中生病患看病。得知患者三年前因为同样的症状来找自己看过病,谭鉴军迅速翻找出患者三年前的病历,结合当下病情开出药方,并嘱咐了一些忌口事项。

这位病人刚走,下一位候诊的病人又来到诊室内。一个上午,前来寻医问诊的病人超过50位。“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最多的一天要接诊超过100人。”谭鉴军介绍,从事乡村医生21年以来,天天如此。

从专科到全科 农村需要优秀医生

“我爷爷、父亲都是乡村医生,到我已经是第三代。”从小耳濡目染,行医也成为谭鉴军的志向。

1998年,谭鉴军如愿考上湘南学院,就读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谭鉴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外科。一次休假回家,一位村民火急火燎地找到谭鉴军,希望他施以援手。原来,一位村民在干农活伤及脚部动脉,出血量极大,随时可能休克。谭鉴军来不及多想,立即运用自身所学,冷静地找准动脉血管进行止血、缝合,将伤者从鬼门关抢了回来。“抢救过程至今历历在目,让我深深感受到农村多么需要高素质医生。”这次经历让谭鉴军有了回乡创办一家外科医院的打算。

谭鉴军所在的天塘镇天塘村卫生室,在多个导航软件上的名称却是“宜章县兴旺医院”。“医院名都想好了,通过了卫生部门审核,注册了工商营业执照。按现在的情况,这个梦想可能无法实现了。”谭鉴军告诉记者,“病人太多了,村民们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

病人多到什么程度?天塘镇共42个村卫生室,谭鉴军一人从县药材公司采购的基药占全镇的一半。天镇村卫生室一年开放时间达364天半,仅大年初一上午休息,每天工作时间为早上7时到晚上9时。从医以来,谭鉴军所有诊治病人的处方单都保存完好,目前仅手写的处方就超过40多万份……

为了满足村民看病需求,谭鉴军不断学习医学知识。他与自己湘南学院的恩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遇到疑难杂症,他总是虚心向老师们请教,老师也愿倾囊相授。

村民野外作业时间长且环境复杂,接触到有毒虫类和过敏植株机会多,导致皮肤病患者较多。为解决患者病痛,谭鉴军先后购买20多本皮肤科专业书籍仔细研读,并在两年时间里多次自费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专家请教。皮肤科、心内科、疼痛科、肾内科…….二十多年来,谭鉴军购买的各种书籍接近200套。谭鉴军还前往郑州等地学习针灸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以药物为主、理疗为辅,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治疗病痛。

好学不倦让谭鉴军的医疗水平更高、医学知识更全面。高热惊厥窒息、中暑休克、感染性休克、慢阻肺……几乎每个月,谭鉴军都要实施两起抢救,成为当地第一道急救线,将众多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谭鉴军的医术得到病患、同行的一致认可。2008年,年仅29岁的谭鉴军被推选为天塘镇乡村医疗协会会长,每月带队上门为该镇的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化考评,指导乡村医生规范化行医,十年时间里,全镇乡村医生无一例医疗事故。2018年,宜章县成立农村医生协会,谭鉴军又被推选为协会理事。

从降费到减免 赊账记录18本

医者仁心,医生最辛酸的无外乎两件事:医生面对病情无能为力、病人看不起病。

“2003年,一例阑尾炎手术的费用是1800元左右。”谭鉴军回忆道,“我清楚地记得,当年为给姐姐交学费,母亲将家里养了1年的4头猪卖了还不到2000元。一个基本的手术,可能花费一个农村家庭全年的收入,身为医生,我觉得自己该为看不起病的人做点什么。”

谭鉴军为了“做点什么”,其实做了不少。

首先是降低诊疗费用。2004年,谭鉴军从父亲手中接过天塘村卫生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诊疗费用。

谭鉴军开处方有鲜明的特点:从不开超过3天的处方,不面诊不开处方,药也少有整盒、整瓶卖。“有些药物一瓶有100粒,如果病人3天服用36粒病已痊愈,那剩下的药物不就浪费了吗?”谭鉴军补充道,“面诊可以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医20年以来,谭鉴军将输液病人费用从90元左右下调到45元以内,仅这一项减少收入近45万元。

身处农村,谭鉴军面对的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许多老人腿脚不便,谭鉴军便上门送诊,上门也不加收费用。邻村82岁老人谭兴德患有心脏衰竭、高血压等,其儿子儿媳常年在广东打工,日常起居只能靠老伴打理。接到老人电话后,谭鉴军上门了解老人病情,为其备好药物,为防止老人误用药,还细心地将药物按次分袋装好。

谭鉴军还肩负着天塘村3800多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抽出时间给孤寡老人们量血压,与他们说上一些心里话,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让他们心情变舒畅,有时候比吃药的效果更好。”谭鉴军说。20年来,谭鉴军上门送诊的摩托车已报废了5台。

针对残疾人士或家庭困难患者,谭鉴军则让病人先看病,后给钱;没有钱,就赊账。天塘镇猴子冲村村民陈普娟身患脑瘫、高血压、糖尿病、妇科病等多种疾病,每次上门送诊,谭鉴还为她家带去大米和食用油。10年来,谭鉴军已经免收她和两个孩子的医药费达5万余元。

谭鉴军虽然记了账,但从来没有追过账。“他总是让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人家条件允许,自然会还账。如果不还,说明人家确实存在困难。”谭鉴军妻子白香粗略算了一下,18本账本记录的金额已经超过了30万元。

从白大褂到红马甲 奉献中愈加充实

宜人宜章、向善向上。2017年,谭鉴军加入宜章县好人协会并担任天塘镇分会会长。在谭鉴军的带领下,天塘镇分会会员从7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他本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已超过1万小时。既是白大褂,又是红马甲,让谭鉴军影响到更多人,也过得更充实快乐。

在脱贫扶贫路上,谭鉴军带领全镇21个工作站500多名好人协会会员对接帮扶223户贫困户。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一户一户上门走访摸底,晚上召集会员开会,研究每一户的脱贫方案,并募集善款近26万元用于帮扶工作。

谭鉴军主动对接帮扶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天塘村村民谭运兵因患急性髓系白血病致贫,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和渺茫的治愈希望,他一度想放弃治疗。谭鉴军积极帮助谭运兵筹集医疗费、联系医院医生,鼓励其树立信心、接受治疗。同时安排谭运兵爱人到自己诊所上班,让其家庭有稳定的收入。在他的帮扶下,谭运兵的白血病痊愈,家庭也顺利脱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发,参加过抗击非典疫情的谭鉴军格外敏锐,提前储存了口罩及消毒液。疫情暴发期间,他免费捐赠1.5万个口罩,募集消毒液近2000公斤,组织会员对全镇进行常态化消毒、参加值守、服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进行防疫知识宣传等。   

疫情稳定后,谭鉴军带领天塘镇分会好人会员针对贫困户启动“一笼一栏一筐”活动,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赠送鸡苗,促进复工复产,防止贫困户因疫情返贫。

谭鉴军医术高明,收费低廉,乐于助人,病人、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谭鉴军经常会收到痊愈患者送来的瓜果、蔬菜,他都想办法将实物折成现金送还给乡亲。“有些乡亲三代甚至四代人在我们家看病,他们送‘礼’是最淳朴的情感表达。收礼有违医德,但是这个‘礼’让我骄傲和感动!”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施行,自2009年起,来村卫生室的病人有所减少,谭鉴军反倒非常开心,“‘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副对联我始终铭记于心。”

近年来,谭鉴军先后获得湖南省“最美乡村医生”、宜章县“最美扶贫人物”“宜章好人”“郴州好人”、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以及“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十佳人物”等诸多荣誉。谭鉴军大学同专业的同学共124人,时至今日,多数在二甲医院任主治医生,部分在三甲医院的已升任教授。对此,谭鉴军却非常平静。“做一名好乡村医生,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了他人,充实了自己,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谭鉴军动情地说,”我们正策划组织成立好人协会农村卫生服务大队,发挥医务工作者会员的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让谭鉴军感到更开心的是,今年,谭鉴军19岁的儿子顺利通过了乡村医生专科学历本土化培养计划,三年后也将回到乡村成为一名村医,“老谭家”乡村行医的传统也将继续下去。“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还是缺少技术型的医务人员,是值得我们这些医务工作者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谭鉴军深情地说道。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