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常胜于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即投身于通航飞行器研制一线,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作为湖南翔东龙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的产品研发和日常运营。数年前,聂常胜与美国的西锐飞机设计制造公司有过合作,在这期间,聂常胜对美国飞机制造业的体系和积累,由原来的崇拜转变为理性的钦佩。“外国人能造飞机,我们中国人也能。经过比较,我发现我们的工程师比人家的更优秀,为什么我们做不出合适的飞机呢?”
聂常胜研制出高性价比飞机的愿望愈来愈强烈。“我们有充足的自信,能够造出我们自己优秀的产品,并走向世界。”自信来自优秀团队。聂常胜的团队里面有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航空航天大学几大院校以及哈飞、西飞、通飞等传统国企的优秀设计师。聂常胜带领着覆盖了飞机结构强度、系统操作、航电等领域成建制的团队,朝着“做一款很棒的飞机”的目标,从一张白纸开始研发新型号飞机——“小胖妞”XDL600。
“近年来,国内的物流行业越来越发达,领先全世界,但物流运输主要是基于地面交通。”聂常胜介绍,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很多物流已经实行航空运输,而国内的航空运输还集中在干线,支线这块几乎还是一块空白。“发现了这个痛点,就急需要飞机平台来支撑和实现支线物流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吨级别的物流飞机在翔东龙公司得以立项。
2017年,翔东龙飞机在桂阳落户。郴州市、桂阳县贴心“筑巢”,不仅火速解决土地和厂房,实行“三免两减半”政策,提供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还为通航产业配套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2020年,公司首款自主研发的轻型运动类全金属固定翼飞机——XL100成功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并于当年首批交付,开创了湖南省自主研发通航飞机的先河。
成功的先例固然令人振奋,但聂常胜明白,新型飞机设计制造注定没有坦途可走,研发XDL600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飞机重量平衡。
“既然是一款货运飞机,它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空载和满载状态,满载2.1吨、空载0.8吨,飞机重量变化量特别大。简言之,头重尾轻或头轻尾重都不能保障飞机安全、平稳飞行。”这个问题,聂常胜之前也没有遇到,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聂常胜向国内外总体设计的专家虚心请教,团队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为验证重量配平问题解决方案,聂常胜的团队制作了一个1:10的缩比模型进行风洞吹风试验。经过超过10天的风洞实验,大家根据飞机在不同重量、构型、速度、状态的数据,反复修改方案,最终选择了最合适的重量配平方式。
锻筋骨,长血肉,披涂装。2021年项目立项XDL600,2022年完成设计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定;2023年1月完成研发试制,原型样机实现下架,即将进入试飞阶段。
“我们做了全机的静力试验,试验都非常成功,表明我们的飞机飞上天,整体是安全的。”聂常胜介绍,当前整个团队正对XDL进行整机的系统、航电、动力联调,预计数月后,飞机将试飞。量产后,XDL600将极大满足支线物流运输以及短途运输需求。
“怀胎”数十月,聂常胜团队成员无一不期待XDL正式“分娩”。“设计团队所有成员都有浓郁的航空情怀,当自己设计的型号上了天以后,就相当于自己的娃娃落地一样。当工程师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翱翔蓝天时,无不热泪盈眶。”聂常胜动情地说,这种情怀是航空人不懈努力持续坚持下去的精神源泉。
“围绕市场需求,我们将设计制造相应的运载平台,高原飞机、水上飞机、巡逻灭火机、通信中继机、多用途公务机等也应运而生。”聂常胜自豪地介绍,“根据飞机发展趋势,如无人化、电动化、新能源化,公司也作出相应的布局,我们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氢能源飞机项目,环保飞天让蓝天更蓝;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让飞天如开汽车般便捷。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公司成为一个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整机厂家。”
(编辑:刘娟丽 二审:张明 三审:刘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