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曹国华
推荐理由
龚自珍曾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历史,能了解世间大道,掌握社会规律。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的智慧隐藏在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史料文字里。《读史有智慧》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所著的历史通俗读物,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阐述了儒家、道家、兵家、法家、佛家、纵横家中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以此折射其中的人生智慧,总结出影响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规律。
主要内容
《读史有智慧》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阐述了儒家、道家、兵家智慧,下册阐述了法家、佛家、纵横家智慧。
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孔子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强调爱人、泛爱众和博施济众。适合于礼的行为被称为义,作为评判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原则。礼是儒家政治与伦理的范畴,作为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智同知,指知识、聪明和智慧。信是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如《最深刻的儒家智慧》阐明儒家智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仁术,仁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的奥秘》指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学者兼“贤相”的典型,是最后一个能够体现这种理想人生模式的人。
道家:道家强调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在管理中,道家思想提倡不进行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在心理学中,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环境保护方面,道家思想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如《上善若水》以东汉时期廉范治蜀无为而治为例,官员少折腾让老百姓安心生产劳作,反而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更大的成绩;《如何才是无为而治》指出与生杀予夺的刚硬之道相比,无为而治似乎不是那么声威显赫,却是一种最为聪明、深刻和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千古一坡仙》认为苏轼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一生命运多舛,并非由于命运不济或是不通世务,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过于正而且直。
兵家:兵家强调战争的重要性,主张以战养兵,以兵制敌。其核心主张包括兵法、兵器、兵政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兵家思想注重实用性、战略性、灵活性和勇气精神,同时强调道德和仁爱的重要性,认为战争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并与道义原则相一致。如《最冷静的兵家智慧》阐明“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避实就虚”不但能取得精神上的胜利,也可获得政治和商业上的成功;《所谓背水一战》中引用兵家所讲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以此说明如何激发最大战斗力。
法家:法家思想强调依法治国,认为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公正无私,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触犯法律,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这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如《最严苛的法家智慧》阐明法家智慧在于法、术、势,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是权术阴谋;《法家的结局》分析为什么在古代社会里,像商鞅一样的改革者没有成功,归根结底在于封建王朝是以帝王为首的人治,一旦支持他的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受不了许多来自旧贵族的政治压力,最后必然失败。
佛家:佛家思想的核心包括缘起论、四圣谛、无我论、轮回转世、禅定与智慧、慈悲与利他。这些思想强调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关切。如《本无一物》指出人始终生活在,也只能生活在具体的时空之中,生存于“有”之中,任何具体的时空都是有局限的;《自性自度》强调佛性在自己心中,只能自己体会,自己不用心体会,他人讲再多也没有用;《平常心是道》阐明佛教以无心于事摆脱事之累,以无事于心超越心之累,将佛理与日常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融在一起,随缘而往,无虚饰,不造作,不怨天,不尤人,重自然,呈本性。
纵横家:纵横家主张运用各种政治策略和谋略手段来维护和扩大国家权力。他们善于分析时势、洞悉人性,能运用巧妙的办法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国家的扩张和统一。纵横家强调外交手腕的运用,主张以和为贵,以战止战,通过智谋而非武力来达成目的。如《最圆滑的纵横家智慧》指出苏秦、张仪之流凭借广博的历史知识、超人的胆略和无碍的辩才纵横天下;《范雎入秦 远交近攻》指出自从这一“远交近攻”策略实施后,秦国一改困窘的局面,迅速在军事上打破了僵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失一士而国亡》以赵王不愿采纳司马空的计策,重用嫉贤妒能的奸佞小人韩仓,赐死武安君李牧将军为例,指出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
心得体会
本书以毛泽东同志《贺新郎·读史》为开篇,强调要善于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历代的治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谙熟通权达变的智慧,不要墨守成规。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一方面,本书有助于我们学习了解历史文化。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能让我们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局面,这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龚自珍曾说:“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像近年来“台独”分裂活动猖獗,就是因为“台独”分子用“台独”课纲施行“去中国化”,导致台湾年轻一代国家民族认同和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我们应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铲除历史文化“毒瘤”,合力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脉。
另一方面,本书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活动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样本库,即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有助于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的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引。
(推荐人系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李造雄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