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湘南,春寒料峭。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湖南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SMT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正在对手机主板电子元器件进行点焊、贴片等操作。
“这批10000套翻盖手机订单必须今日交付。”该公司经理孙文华在进度表前踱步,语气中透着紧迫。春节假期结束仅三天,园区已呈现全面复苏态势——复工复产率100%,5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机械轰鸣。
“开年就开战,聚力加油干,这绝非一句空话。”临武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海斌介绍,作为临武县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园区正全力打响与时间赛跑的“产业冲锋战”。
事实上,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早在春节前就已埋下伏笔。
“春节前,我们就开启了‘抢人’模式!”临武高新区优化办工作人员王慧欣翻开工作日志:1月16日新时代文化广场招聘会,16家企业摆出“用工擂台”,拿出487个就业岗位;1月20日舜峰、金江专场招聘;农历腊月二十六起,园区联合临武县人社局开通“返岗直通车”,每日一趟往返深圳、东莞等地,车厢变身移动招聘展台;大年初四,13支招工小分队分赴各乡镇,累计招工262人……
“抢人”行动的背后,是园区“早谋划、早行动”的有力布局。临武高新区抓住企业招工的关键窗口期,开展稳岗就业“春风行动”,企业“两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收集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后续招聘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园区管委会开展的‘春风行动’为我们缓解了用工难题,2月11日开工当天就有20多人前来应聘。这让我们对完成眼下订单和今年目标任务少了些焦虑,多了份底气。”湖南灵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胜说。为留住员工,公司提供免费的午餐、晚餐和宿舍,员工月均收入达4000元,“离家近、待遇稳”成为招工优势。今年,公司计划将深圳工厂产能全线转移至临武。4名刚入职的新员工坦言:“我们之前在外地打工,现在能在家门口挣钱,就没必要往外跑了。”
500米外的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则是另一番科技图景。经过配料、搅拌、涂布、辊压等数道工序后,一块块银白色的磷酸铁锂电池陆续“亮相”,随后进入叠片、装配、检测等工序,最后打包“下线”。
作为园区锂电龙头,目前,公司正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并建成一条产能为1.5GWh固态电池全自动生产线。
“日均产能突破10万支,订单排到6月份。”该公司电芯事业部总监戴永荣透露,公司已经接到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主要涉及无人机以及家庭储能方面产品,大年初一更拿下印度600余万元订单,实现海外市场破冰。
今年,园区将继续把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一号工程”,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路径,重点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锂电产业集群发展。
这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在湖南森林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得到印证。车间里,工人们正将金属板材切割、折弯、焊接,组装成庞大的空气处理机组。
“这些设备是锂电产业的‘环境卫士’,对锂电行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公司副总经理郑海指着车间角落正在调试的机组介绍。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今年,已接获3000多万元订单,全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目前,订单已排到5月,产品将销往广东、江苏、四川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地区。接下来,我们会面向锂电行业推出更多新型且节能环保的产品。”他说。
生产线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基础设施支撑。在临武产业开发区东部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一期)现场,挖掘机的抓斗在寒风中扬起又落下,几十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这是园区的配套设施,是锂电产业的‘肾脏’,能够保障产业健康运行。”项目负责人彭浩表示,该项目设计建设规模为10000立方米/天,于2024年7月开工,春节后初八复工建设,目前已完成50%工程量,预计今年5月完工。
从灵动科技承接产能转移,到久森新能源攻坚固态电池技术;从森林风突破海外市场,到污水处理厂筑牢环保底线——临武高新区的“开年战局”中,产业链上下游正攥指成拳。
“我们已经启动新一轮调区扩区工作,为锂电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充足用地保障。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临武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胡玉萍勾勒出园区发展蓝图:力争202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2%以上,实缴税收增长10%以上,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积极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临武高新区“开年就开战”的奋进乐章里,这场关于产业集聚的冲锋,正乘着湘南的春风全速推进。
编辑:段王洁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