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7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举目神州大地,万千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挥锹培土的场景,正生动诠释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图景。这份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绿色答卷,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回应,更是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植树节背后所蕴含的使命任务,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光照亮美丽中国建设之路。
细悟深学笃行使命,以理论学习筑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基。植树节种下的是小树苗,成长起来的是生态保护理念的参天大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方法论,深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在深学细悟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
细悟春风化雨使命,以全民参与传播生态文明时代强音。植树节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植树护绿,更重要的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共识。党员干部要当好理论宣传的“播种机”,又要创新新媒体传播手段,制作微视频、开设云课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等新概念。同时,注重在基层治理中融入生态教育,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使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网络,让“美丽中国建设人人参与”成为社会新风尚。
细悟躬身力行使命,以知行合一谱写绿色发展实践篇章。“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贵在知行合一。党员干部要在带头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上争做表率,在国土绿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建立任务清单,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等新制度。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贯彻生态优先原则,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推广和清洁乡村建设等工作。更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绿色发展考核体系,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划定责任区、组建志愿服务队等形式,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河道清理等公益活动,形成共建格局。
(编辑:刘娟丽 二审:朱俊铃 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