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民生医疗领域,人大代表们围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罕见病保障、医保制度改革等热点议题积极建言,为健康中国建设献策。
针对医疗领域资源不均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周琳提出“五级联动医疗帮扶”模式,通过省市县镇村协同机制,推动三甲医院专家下乡义诊带教,并借助互联网医院与政务终端融合,让偏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村享受远程诊疗。这种“输血+造血”的创新实践,正加速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失衡难题。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则建议鼓励执业医生开办诊所,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以数字化技术提升诊疗水平,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罕见病保障成为两会民生亮点。全国人大代表吴焕淦呼吁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提出优化医保支付政策,突破高值药品年治疗费用限额,并推动商业保险、慈善救助协同发力。数据显示,我国已将90余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但部分患者仍面临报销比例低、自付压力大的困境。吴焕淦的建议直击痛点,为罕见病患者织密“保障网”。
医保改革持续深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代表们建议推进医保省级统筹,探索按病种付费、DRG支付等模式,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西藏医保部门提出简化报销流程、推广电子医保卡,强化基金监管,守护群众“看病钱”。
数字化技术成为健康普惠新引擎。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破解公共卫生政策落地难题,通过网络覆盖、信息共享和精准宣教,提升基层服务效率。例如,推广“AI+医疗”应用,让基层医生借助智能系统提升诊疗能力,缩小城乡医疗技术差距。
这些民生建议既立足当前就医痛点,又着眼长远发展。当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当罕见病患者不再因药价放弃治疗,当医保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健康中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两会传递的民生温度,不仅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以制度创新为全民健康筑牢基石。
(编辑:刘娟丽 二审:朱俊铃 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