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成
警报长鸣,划破时空;国殇难忘,刻骨铭心。时值“七七事变”88周年之际,每一声警笛都是穿透尘烟的呼唤,每一份祭奠都是对历史伤痛的深切回响。真正的铭记从不是延续仇恨的火种,而是让屈辱沉淀为清醒的认知,用苦难淬炼无畏的勇气,在历史的褶皱里寻找前行的力量,最终构筑起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脊梁。
八十八载倏忽而逝,但卢沟桥头的枪声依然尖锐,宛平城的伤痕并未淡去。铭记历史,绝非沉溺于痛苦。那一段被铁蹄踏碎家园、生灵涂炭的惨痛经历,既为民族史册上最沉痛的一页,更是一剂刺入灵魂的清醒剂。它时时警示,落后就要挨打,涣散必遭欺凌。
党员干部当是这清醒意识的引领者与守护者,需将历史警笛的震颤熔铸血脉基因,将深沉忧患意识根植心间;要持之以恒开展国史党史和斗争精神教育,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通过主题党日、现场教学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深悟“国不强则民不安”的千年至理,珍惜当下和平安宁,凝聚奋进之力;更要敏锐洞察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在各种风险挑战前做到知重负重、敢于斗争,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使历史的经验成为照亮未来的永恒灯火。
当抗日战争的战火凝成史册里的朱砂印记,那段气壮山河的胜利叙事早已揭示不变真理:民族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转危为安,始终离不开一代代先驱者以生命为旗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
当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杂风险交织,艰巨任务压肩,党员干部更需传承与发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血脉,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气度,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要主动投身改革主战场、创新发展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在急难险重处勇挑重担,在风雨来袭时撑起砥柱。当前防汛抗旱,更是锤炼作风、检验担当的战场。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靠前指挥调度,在精准应对灾害天气、服务安全度汛中展现党员的实干风采,以一往无前的担当挺起民族前行的坚实脊梁。
“七七事变”的烽火硝烟,昭示的不仅是外敌入侵之痛,更深藏着国家衰弱、民心向背的深刻教训。回顾那段历史,山河破碎下百姓的无尽苦难时刻提醒我们:一切脱离群众、背离人民的行为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至上”从来不是空洞口号,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党员干部务必时刻谨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之问,将“人民”二字镌刻在灵魂深处、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要坚决破除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工厂,听民意、察实情、解真忧。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唯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深沉的人民情怀淬炼初心,前行的力量方有不竭源泉。
前行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风雨兼程本就是奋斗的常态,而历史的警钟声始终在时空隧道中回荡,成为映照现实的明镜。唯有将历史的警示化作居安思危的敏锐洞察、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稳住航向,以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续写新的辉煌。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