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106国道上一辆辆冷链车满载高山蔬菜,驶向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食。桂东县寨前镇槐村村的30亩丝瓜基地里,菜农忙着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槐村村丝瓜基地。(桂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槐村村丝瓜种植基地,连片的藤蔓爬满棚架,一根根个头匀称的丝瓜垂挂其间,通体裹着细密的白绒毛,既成熟饱满又透着鲜嫩。
村民手持剪刀,娴熟地将丝瓜从藤上剪下,不一会儿,箩筐就堆得满满当当。基地旁的分拣区,大家正忙着将丝瓜按品质分类、过秤、打包,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我家土地以前是自己种点零散蔬菜,现在流转给基地了,我可以在这里打工,每天有工资发,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在槐村村的丝瓜基地,村民黄大姐笑容满面地算起了经济账。
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村民,全镇有200余人。规模化种植不仅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寨前高山蔬菜成了响当当的品牌,让村民实现收入稳步增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一茬茬辣椒纷纷扬花、结出硕果。(钟凤侣摄)
在新桥村的辣椒基地里,绿油油的辣椒缀满枝头,村民戴着草帽埋头采摘,装满辣椒的袋子在田埂上排成长队,每天近15000公斤鲜椒在这里装车,销往珠三角等地。
芹菜田里,半人高的芹菜郁郁葱葱,几位村民正蹲在垄间收割,捆扎成捆的芹菜很快就会运送到深圳和长沙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在新桥村蔬菜基地,村民们正在忙着分拣辣椒。(黄力群摄)
如今的寨前镇,近2000亩蔬菜基地遍布新坑、新桥、槐村、中心、白竹等村庄,形成辣椒、包菜、丝瓜、芹菜、茄子等为主的特色矩阵。这背后是桂东县依托生态气候优势,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持续发力,全县5.2万亩稳定种植面积中,沤江、寨前、四都、东洛、普乐等乡镇形成连片产业带,新增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让高山蔬菜直供大湾区餐桌。
龙头带,产业兴。桂东县培育出湘山顶、青悠园、荣锦等10家市级龙头企业,醉氧、瑞源等2家省级龙头企业;79家龙头企业(含6家省级)、582家合作社、573个家庭农场组成产业链,既保障了蔬菜品质,又打通了产销链路。从田间采摘到市场上桌的高效衔接,让桂东高山蔬菜的“鲜”品质更上一层楼,“金”字招牌愈发璀璨夺目,更让乡亲们的日子像棚架上的丝瓜一样,节节攀高。
编辑: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