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显,文墨生香。
8月26日的“郴山郴水郴情”青少年文学大赛半年分享会现场,最动人的声音,不仅来自台上的分享、嘉宾的点评,还源于无数次的纸张摩挲声——那本新鲜出炉、还散发着墨香的《只此郴州少年心》作品集,被孩子们捧在手中,急切地、珍重地翻阅着。
“快看!这是我的那篇《晋简墨香更识郴》!”全孝笑压低声音,难掩兴奋地指着书页。身旁的小伙伴立即凑过头,在书页间寻找彼此的文字印记。他们的指尖轻轻划过自己的名字,脸上洋溢着的光彩,是对笔耕不辍最好的犒赏。
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散落在各地的年轻心灵紧密相连。会场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有的埋头静读,沉浸在同伴笔下的世界;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讨论着某一段落的精妙。“你这篇写高椅岭的文章真好,我也去过那里,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写!”“你描写外婆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奶奶。”文字,映照出彼此的才华与梦想,也让山川湖泊与赤子情怀有了可触的重量。
分享环节,因为有了共同的文本而变得格外热烈和具体。
“这就是我的家,一座有风景、有温度、有力量的城市。”“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郴州故事里的注脚,但只要东江的水还在流,苏仙岭的石阶还有人攀登,那些关于热爱与守护的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如今郴州于我,早已不是旅游地图上的坐标,而是我青春足迹最密集的‘精神原乡’。”几位分享者的话语里,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台下,一位母亲一边鼓掌,一边对另一位家长感叹:“孩子们眼中的郴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
嘉宾点评环节,文学名家的逐一点评让会场愈发专注。无数双发亮的眼睛随话语闪烁,后排的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会场一角,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吴娜微笑着注视着这群专注倾听的少年。半年前,他们提交的还是躺在邮箱里的电子文档;今天,文字化为铅字,被装订成册捧在手中,那种创作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希望这场分享会和这本《只此郴州少年心》,是给他们最好的‘半年礼’。”她轻声道,“我们更希望,它是一粒火种。”
分享会落幕,青少年们带着沉甸甸的作品集和满满的收获不舍地离去。那些摩挲着书页的指尖,已经感受到了文学的温度与力量——它让少年看见家乡的诗意,让城市听见成长的回响。
只此郴州,只此少年,未来可期。
一审 | 曹琛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