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午后,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的机关食堂里,郴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赵彦婷熟练地掏出手机扫码,“嘀”的一声,支付成功。
她端着盛有辣椒炒肉和清炒时蔬的餐盘,在长条木桌旁坐下,与乡党委书记朱睿聊起当天的督查重点——“零接待”制度执行情况。
“放在以前,你们来督查,我们得提前3天发接待函,按公函人数、标准安排包厢围桌餐,光菜单就得改两三版,生怕‘规格不够’,”朱睿夹了一筷子酸菜,语气轻松,“现在好了,函不用发了,你们自己扫码吃饭,我们也不用为接待发愁。”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的城市,郴州正从这一小切口入手,为这场关乎党风政风的深刻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郴州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决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推动过紧日子成为党政机关常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郴州以“零接待”为切口,用制度斩断“舌尖上”的浪费和腐败,也让基层干部从“陪吃陪喝”和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
“零接待”,只是郴州为基层减负赋能的一个小小切口。更多喜人变化,早已悄然发生。
减负
0,是北湖区保和瑶族乡现在的接待费。
得益于“零接待”,大家实实在在减了负。
“原来一次接待至少花半天时间准备,现在大家都到食堂,中午就按我们的标准,刷13元,吃自助。”“零接待”让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人大主席邓立频频点头。
中央一直强调要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郴州的做法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落实。“舌尖”减了负,“指尖”同样如此。
保和瑶族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玉琳接过了话茬。原本巡河、巡田、巡林等工作都要下载专门的App打卡考核,使用期间不能接电话、还要保持联网状态,很麻烦。“现在这些App不再强制要求使用,形式减了、责任不减,我们还是每天巡,但不用通过App打卡了。”她说。
如今基层干部的手机里,只留下了“湘办通”等少数App,微信群组数量也大大减少。
好的政策不仅要“堵”,更要“疏”。现在各地都在推进基层减负,但如果只是简单下禁令,不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可能会打折扣。郴州的经验是,既要画红线,也要提供让大家愿意接受的替代方案,这样改革才能推得动、留得住。
变化,早已在郴州一点一滴积累。
从“一只麦克风的开工仪式”到“七减七赋能”,再到“无扰督查”“零接待”……近年来,郴州探索为基层减负的脚步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细致。
“零接待”的切口虽小,带来的变化却很大。以市内公务“零接待”为例,郴州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制度、食堂管理配套制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多部门联动监督机制、执纪问责通报制度,推动“零接待”从“当下改”走向“长久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9家机关事业单位建成标准化清廉食堂,并接入联网系统,覆盖干部职工11.53万人。
赋能
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除了为“大车”减负,更该为“小马”加把劲。
今年7月,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上,来自全市的17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办负责同志共同“充电”。
5天里,有关专家围绕组织建设、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等内容授课,学员们实地观摩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农旅融合等成功案例,又进行热烈讨论……“线上+线下”“课堂+现场”“学习+研讨”,大家收获颇丰。
驻临武县香花镇江山村第一书记陈英感慨道:“现场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突破口,回去后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推动发展。”
今年以来,市本级通过市委党校主体班,调训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组织委员等187人;全年计划选派72名乡村干部参加全省党员教育培训专题示范班,目前已培训48人;指导推动县乡培训乡村干部3.4万余人次。
村(社区)干部成长渠道也拓宽了。
近两年,郴州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239名(占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总数的1/10),今年全市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干部录用公务员28人。
工作方式也变了。
保和村里,5名村干部轮流坐班,其余人分片包干、“主动出击”。
“上半年,我们走访的时候发现有个水坝年久失修,水漫过堤坝、容易影响生产。我们很快申报了项目,现在已经在施工了。”刘靖记得。
一次走访时,有村民提出想发展光伏产业。经过考察,村里决定着手开干——今年年初,大家申报了乡村振兴项目,利用村委会闲置的屋顶,加装光伏板。“到时候一天就能发电几百度。”刘靖预计,今后每月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数万元。“附近有圩场,车流量不小,我们还打算加装充电桩,对外开放。”他说。
实干
不管是减负还是赋能,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推动发展。
在郴州,基层干部从“痕迹管理”的压力中松绑,更能全心全意追求实干实绩,也有更多时间服务发展、优化环境、回应群众。
郴州高新区就是一个好例子。
园区里,不少企业员工家住永兴,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职工李玲就是其中一员。以往,她与同事们或拼车,或搭501路公交回家,前后得花1个多小时。
通勤班车少、通勤时间长、公共交通接驳不便……接到企业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两员服务平台反映的线索后,郴州高新区管委会迅速行动:与永兴县总工会对接、联系上郴汽集团永兴分公司,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今年8月,郴州高新区永兴惠企专线定制公交班车开始运行。
这条专线,从郴州高新区直达永兴县马田汽车站,每周六18时从郴州高新区台达天桥发车、每周一6时30分再从永兴县马田汽车站发车返回,时间节约了、票价也低于市场价。
“回家变得便捷许多,再也不用拼车了!”李玲高兴极了。
同在园区工作,炬神电子党支部书记王彦雄也记得一件温暖的小事。
去年年底,炬神电子接下不少订单,但到了今年年初,产线开了、设备到了,用工却出现了缺口。“我们反映给园区领导,很快这里的企业服务中心、郴州人社等相关部门,都来帮我们招工,”王彦雄说,“3月底之前,就通过园区春招、校企合作等渠道,帮我们解决了1200人左右的用工缺口。”
“政企早茶会”从2022年坚持至今;“两员”随叫随到,“赋码入企”、无事不扰,企业能放心发展……“到园区12年,我感觉这里的服务是很好的。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马上就帮企业解决了。”王彦雄分享起“种草感受”,滔滔不绝。
郴州全面推行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后,严控访企活动频次、规范访企行为,以对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的“硬约束”,打造让市场主体专心经营的“软环境”。“行政执法检查也要扫二维码才能入企,后台我们企业也有账号,过后还能进行监督评价。”格瑞普新能源的公共事务部经理邓毛清说。
为基层减负赋能,带来更优质的“软服务”,让郴州高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自贸区郴州片区、郴州高新区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0%、16%、21.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连续三年排名国家级园区全省第一。
一审 | 曹琛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黄华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