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发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县域产业”,郴州将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作为“四大定位”之首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郴州市北湖区以仰天湖大草原景区为核心支点,通过“规划引领、产权改革、科技赋能”三大核心举措,成功探索出“以旅彰文、以文促农”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强劲动能。
北湖区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挖潜资源禀赋,产业升级增效益。一是生态资源价值倍增。通过实施“湿地修复+草甸保育”工程,仰天湖大草原累计完成4.3万亩生态修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8%,生态旅游收入达2.7亿元,有效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二是文化资源深度激活。改造民房20余栋,打造塔水艺术村,吸引各类艺术人才50余人;复原古瑶寨建筑23栋,打造“瑶银锻造”等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12个,让游客深度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三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构建“景区订单农业”模式,发展1200亩高山禾花鱼标准化养殖池、900亩雷笋种植示范基地,农旅融合产品销售额达4亿元。
融合零星产品,业态成链激活力。一是核心景区引擎强劲。仰天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联动打造“日游草原—夜赏灯河”特色产品组合,推动夜间经济收入占比提升至28%。二是周边景区协同发展。在仰天湖景区周边布局七姊石等5个主题景区,通过推进联票系统共享客源,初步形成“区域协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发展格局。三是新兴业态丰富供给。建成全省首个高山草原研学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2.3万人次;打造“草原星空”露营基地,配备专业天文设备,节假日入住率保持95%以上,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注入源头活水,发展提速添动能。一是政策赋能成效显著。创新开展“唤醒老屋”行动,出台专项政策17项,撬动社会资本3.2亿元,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86处。二是数字转型纵深推进。建设“智慧文旅大脑”系统,集成客流监测、生态承载分析等6大功能模块,数字化应用促进景区承载量提升30%。三是区域协作深度拓展。开通“湘粤文旅直通车”12条线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占比达37%,过夜游客人均消费提升至986元。
县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系统推进机制。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体系。开展深度资源普查与市场需求调研,精准识别县域农文旅融合的优势潜力与关键瓶颈;建立多规合一的协调机制,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二是创新政策供给机制。系统梳理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探索文旅用地混合利用、点状供地、弹性年期等灵活供地模式,解决项目用地难题。三是健全科学评价制度。将文化资源转化率、农旅收入占比等纳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力导向,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深化要素改革,激活资源内生动力。一是打造融合业态,盘活闲置资源。鼓励村集体探索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闲置资源多样化盘活路径,支持打造精品民宿、共享农庄、文创工坊等融合业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提升。二是健全分配机制,共享发展红利。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收入”等多元化利益分配模式,确保农民、村集体、经营主体共享发展红利。三是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智力支撑。实施农文旅融合人才专项培育计划,助经营主体强化市场运营、品牌建设等能力;助村民着力提升特色种养技术、手工艺制作等水平。
聚焦创新驱动,提升融合发展质效。一是推进业态融合创新。深度挖掘本地文化,开发主题化、场景化、沉浸式的非遗研学旅行、民俗节庆体验、传统技艺工作坊等“非遗+”融合产品,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二是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慧文旅大脑”平台,强化大数据在精准营销、产品研发、服务优化、安全预警、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支撑作用。三是创新市场营销体系。打造“节会+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开通“文旅直通车”等公交线路,增加曝光量,提升影响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北湖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将持续释放强劲动能,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示范效应。
(作者系郴州市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郴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第一主任)
一审 | 龙琦钰 见习生 余丞林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