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4年9月,2018年正式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队伍下设志愿航空分队、应急救护分队、水域救援分队、高空绳索分队等多个专业队伍,现有专职人员8人,志愿者70人。2022年,队伍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3人,流动党员1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同年,该队伍被郴州市应急委认证为“郴州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通过严格的制度化管理,蓝天救援队确保了队伍的高效运作和专业性。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奉献与利他,而郴州市蓝天救援队正是这一精神的践行者。队长郑国喆表示:“我们本着‘人道、专业、志愿’的精神,以志愿服务为基础,致力于推动民间救援体系发展。”
在灾难面前,他们是逆行者。2021年7月,河南遭遇罕见洪涝灾害,郴州市蓝天救援队迅速响应,驰援河南新乡。队员们连续奋战9天,参与人员转移、物资转运和防疫消杀工作,最长连续36小时未休息。2024年,我市遭遇极端降雨,救援队迅速组织30名队员、6艘橡皮艇、7辆救援车(含1辆救护车)及2架无人机赶赴灾区。队员们携带AED、急救箱等装备,连续奋战在资兴、汝城、永兴等地。7月29日,15名队员深入八面山重灾区。
在日常中,他们是守护者。救援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每年队伍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农村,开展150次以上的防灾减灾及急救技能普及宣讲,覆盖5万人以上,为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紧急救护培训、提供应急救援及相关服务。
救援工作从来都不容易,恶劣的自然环境、有限的装备、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都是摆在队员面前的难题。“我们通过‘三班倒’轮换制、日常体能训练、技术装备升级等方式,确保队伍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在灾难面前竭尽所能保护生命,减轻灾害和事故造成的损失。”郑国喆说,为了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他们还积极寻求爱心企业的支持。
从社会层面来讲,蓝天救援队起了大作用。他们补充了政府救援力量的不足,还带动了社会互助,让大家重新建立起信任。通过普及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老百姓自己应对危险的能力提高了,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救援资源浪费。
对队员们来说,参加公益救援,不光是为社会出份力,自己的精神境界也能提高。“我就是想着能救人,才加入的队伍。在一次次救援里,我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强,和队友们配合得也越来越默契,人也变得更有毅力了。”队员胡赞其说,在救援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对于想要参与公益救援事业的市民,郑国喆介绍:“可以通过郴州市蓝天救援队抖音官方号、微信公众号提交申请,或关注市红十字会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加入社区应急响应小组。”他表示,初级志愿者可以从后勤保障、物资分发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通过考核并参与技能培训,最终成为正式救援队员。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考取红十字会急救员证书,掌握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既能提升自身能力,也能为救援事业贡献力量。
(编辑:张倩佳二审:黄慧三审:肖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