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变为金山

来源:郴州新闻网 2024-04-23 14:00:00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春分时节,藏在大山深处的桂东县青山乡,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崇山峻岭的险,山路弯弯的远,瑶汉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还有乡村干部为了乡村振兴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我们紧扣县委、县政府‘四城’建设目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产业、强治理、保民生,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青山乡党委书记郭会勇感慨而言。

青山多娇

八面山下,地处桂东、汝城、资兴三县交界之地的青山乡距离桂东县城68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

青山乡素有“七山二地半水半场院”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93.47%,拥有林地14.8万亩,年出产商品材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

“青山乡山多田少,人均山地约30亩,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杉木和南竹。近年来,杉木和南竹的价格持续走低,群众增收致富面临困难,林业产业经济亟待转型升级。”郭会勇说。

新“山歌”怎么唱?

“村民由种杉木、南竹到改种油茶、中药材,实现了从低产出到高产出的转变。”寨坪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喜高说。

寨坪村大坪组,6年前种下的油茶树已进入盛果期,59岁的脱贫户郭垂娇苦尽甘来。

郭垂娇的爱人在年轻时因意外腿部受伤,干不了重活,家庭重担全落到瘦弱的郭垂娇一个人身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油茶托起了郭垂娇的致富梦。

郭垂娇在地里种下油茶,开办了榨油厂。去年,她自家榨油卖了20000多元,帮村民榨油又获得20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家里年年都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郭垂娇笑呵呵地说。

寨坪村5000亩油茶林、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鼓起了当地群众的腰包。

彩洞瑶族村秋坪组,溪流从59岁的村民邓付兴的家门口流过,小溪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菖蒲。

“我种了大约六七亩石菖蒲,三年就能有收成,一亩能卖50000元。”邓付兴说。

石菖蒲喜水,但邓付兴打算在林下试种。去年年底,他做起了试验,将种在水中的石菖蒲移栽至林下试种。

“看!这儿长出了新芽,说明我的试种很成功。将来可以发展石菖蒲林下种植了。”邓付兴兴奋地说。

岭上,一棵生长了25年的黄柏,是邓付兴的“宝贝”。“这一棵黄柏,现在能卖10000余元呢!”邓付兴说。

在彩洞瑶族村,低山种黄柏,高山种厚朴,林下种岗梅,溪里种石菖蒲,绿了瑶村,富了瑶村。

守得青山见金山,彩洞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刚有着切身感受:“一、二月挖冬笋,三、四月种植中药材,七、八月卖南竹,九、十月卖杉木,十一、十二月烘腊肉。”

彩洞瑶族村种下黄柏3000亩、岗梅8000余亩。2023年,全村中药材产业产值达200万元,腊肉销售额达50余万元。

产业强,乡村强。

“这个收入账,老百姓最会算。”郭会勇打起了比方,如果种植杉木,要20年成材,年亩均效益在150元至200元之间;若是种植黄柏,七年有收成,年亩均效益可超过5000元。

青山乡聚焦产业项目促振兴,出台乡级产业奖补政策,通过发放奖补资金和种苗、农资,引导群众新种植黄柏、石菖蒲等中药材20000余亩。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0000余亩。

归雁成行

陈志刚回来了。

彩洞瑶族村,瑶胞祖祖辈辈认为,山里穷、山里苦,孩子能从大山里走出去,就是有出息。

陈志刚记忆犹新:“我5岁那年第一次去乡里,跟着父母翻了4座大山,走了4个小时。到最后实在太累了,我哭着喊着才走到。”

“不要在外面赚了钱就把家乡忘了,还要想着为家乡作贡献。”2018年春节,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堂哥第一次做起了陈志刚的思想工作。

2021年1月,经过堂哥连续三年的软磨硬泡,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志刚正式返乡创业,成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很值得!”陈志刚感慨道。

▲陈志刚(中)和村民一起松土种植芍药

彩洞瑶族村村民李小邦的家里有杉树林、南竹林共300余亩,却因产出低、收入少,李小邦无奈选择外出打工。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自身没有掌握技能,李小邦想要找个好工作并不容易,收入也很不稳定。

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李小邦返乡创业,种了黄柏,买了农用车,每年有七八万元的稳定收入。

“还是党的政策好!现在,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照顾家庭。”李小邦脱口而出。

回村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黄喜高说他没白走路。

“每年过年,我都会到外出务工村民的家里跟他们讲,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回家种药材、种油茶,照样能赚钱,还能照看家里。”黄喜高说。

“以前,山是穷山,养不活人,村民为了谋生只能往山外走。现在,山是金山,种的都是宝,村民纷纷返回家乡发展。毕竟,这里是他们的家乡呀!”郭会勇说。

移风易俗

枫树下移民新村,寨坪河在村前潺潺而流。

在枫树下移民新村的公厅,78岁的脱贫户郭二林把架子鼓敲得“嘭嘭”作响,周围的“粉丝”个个听得入迷。

“我每天一有时间就要来敲几下,一天不敲,感觉没精神。”郭二林说。

枫树下移民新村于2019年全部建成,81户贫困户从山头岭角搬进新居。

“公厅设有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们在这里,打鼓的打鼓,吹笛的吹笛,下棋的下棋,热闹得很。”黄喜高说。

寨坪村,4个移民安置点的4个公厅,涵养着纯朴的乡风民风。

“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在公厅办。村民一视同仁,时间不超三天,酒水不能超标,互相不能攀比。”黄喜高表示。

距离青山乡政府驻地20公里的彩洞瑶族村,山连着山,山隔着山,但人心向善,民风淳朴。

彩洞瑶族村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湘赣边红军游击队、唐天际率领的湘南红军游击队等6支革命武装曾在此战斗。

“我们依托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涵养淳朴民风,努力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和美。”陈志刚表示。

青山有多妩媚,青山就有多和美。

青山乡以红色为牵引,以公厅为平台,通过村规民约和“四会”,不断强化社会治理,提升自治水平,推动移风易俗,村风民风更清新。

这里的山很高,这里的树很绿,这里的水很清,这里的人很勤。

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造雄 陈红军 曾西林 编辑:谢莉娜
精彩推荐